李文胜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和漏诊的分析,探讨误诊和漏诊原因,从而使漏诊和误诊率下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瑞一姬染色,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学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对误诊漏诊的40例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及相应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观察发生误诊、确诊临床症状、误诊病、确诊疾病统计。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可以应用血细胞分析仪,但只能作为一种过筛的手段,在有可疑的情况下,一定要做人工显微镜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
- 石秀兰李文胜刘文萍
-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
- 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β_2-m的变化及意义
- 2006年
- 目的通过测定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肾功能、尿酸、β2-m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疗法对肾脏的影响。方法用酶法测定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β2-m,比较6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其水平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的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前后尿酸含量分别为(720±40)μmol/L和(135±61)μmol/L;β2-m分别为(16.7±3.2)μg/m l和(4.5±2.5)μg/m l。结论血液透析可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尿素、β2-m的水平,增强免疫功能,达到延缓肾衰的治疗目的。
- 石秀兰李文胜
-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尿酸Β2-M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尿毒症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透析前后
- 鱼腥草对HIV假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鱼腥草体外对HIV假病毒的作用。方法:鱼腥草给予大鼠灌胃,采血制备含药血清;HIV假病毒载体pNL4-3 Luc R-E-和质粒phRL-SV4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含药血清刺激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观察荧光素酶活性及检测P24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的荧光素酶值和P 24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鱼腥草对HIV假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测其具有潜在的抗艾滋功效。
- 李文胜石秀兰李敏赵国强
- 关键词:鱼腥草
-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脓液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小儿普外科收治的172例穿孔性阑尾炎术中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1],其中163例脓标本培养阳性,均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72例标本中163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94.8%,其中混合感染5例,感染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舒普深、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依次为73.3%、71.5%、97.3%、57.3%、80.1%。结论: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较多见,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脓液培养及药敏分析作为指导依据。
- 石秀兰李文胜杨俊文赵永静
- 关键词: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脓液
- 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间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血培养阳性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812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4株,总阳性率为15.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株79株,分离率为63.7%,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33株,占28.8%,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真菌12株,占9.7%,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多见。结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尤其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新生儿血流感染也有上升的趋势。
- 石秀兰李文胜周明锦
- 关键词:血流感染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凝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