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 作品数:12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4-2016年乌鲁木齐市肠炎沙门菌耐药与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2014-2016年分离的人群肠炎沙门菌株进行耐药性和PFGE分子分型研究。方法收集分离自乌鲁木齐市腹泻病监测哨点的101株肠炎沙门菌,对其进行7类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101株肠炎沙门菌中,62株分离自男性,36株分离自女性,0~4岁低龄儿童中共分离62株(62.4%),分离时间集中于每年的5~7月。101株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为83.1%,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30.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9.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均比较敏感。所有菌株酶切图谱分为18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S-1~S-18;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28株不等,S-4、S-7和S-9分别包含28、15和28株菌,为该血清型主要优势带型。结论乌鲁木齐市2014-2016年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尚不严重,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加强PFGE优势带型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降低潜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杨毅 王超 陈国利 巴特尔 吴亚英关键词:肠炎沙门菌 药敏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选择需要鉴定的致病菌,依据GB4789.10-2010、GB 4789.10-2003,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可疑食物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说明这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建议加强饮服行业的监管,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是减少食物中毒发生的有效前提。 杨毅 曹华关键词: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 腹泻患者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分布特征 2017年 目的了解2014年乌鲁木齐该市引起腹泻患者腹泻的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将分离获得的76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76株肠道沙门分离菌进行电泳分型,所得结果运用Bio 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6株沙门菌血清分型检出最多的是肠炎沙门菌,占39.5%。所有76株沙门菌株酶切图谱分为41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S-1~S-41,菌株间条带相似度为46.5%~100.0%。从时间分布上看,全年5~10月均能分离到沙门菌株,感染的高发季节为6月(27.6%,21/76)、7月(23.7%,18/76)和9月(23.7%,18/76)。结论 2014年乌鲁木齐市引起腹泻的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为主,PFGE分型较为分散;不同PFGE型别在时间及地区分布上均提示了一定的流行规律,应当引起重视。 杨毅 王超 陈国利 巴特尔 吴亚英关键词: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微生物样本液检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生物样本液检验装置,包括机箱、紫外线灯一和电热管,所述机箱前端面上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所在的机箱位置处下方对应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所在的机箱位置处对应的机箱内侧壁上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 官蕾 曹琦 杨毅文献传递 一起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对一起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及耐药性分析,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采集的样本按照GB 4789等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分离株采用VITEK2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不同来源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份剩余食物和3份腹泻患者粪便经分离鉴定,有7份剩余食物样本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全部超标,有5份剩食物和2个病例的粪便中检出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均敏感,但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无多重耐药现象;检出的7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为:7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的PFGE条带一致、同源性100%,显示为同一克隆。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导致的,通过飞行质谱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建议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杨毅 陈国利 孙高峰 杨艳梅 尚月梅 官蕾 牟文婷关键词:食物中毒 脉冲场凝胶电泳 药敏分析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沙门氏菌的PFGE分型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2015年乌鲁木齐市腹泻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分子分型情况,探讨其多态性及其与分子流行病学的关系,为减少和控制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将分离获得的71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分离菌进行电泳分型,所得结果用Bio 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电泳指纹图谱,可将71株肠道沙门氏菌分为29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49.2%-100.0%之间,S-17、S-18型为优势型别,共计43.7%(31/71),其中23.9%(17/71)的菌株为S-17型,19.7%(14/71)的菌株为S-18型;药敏结果:头孢类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8.6%(70/71)和95.8%(68/71)。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沙门氏菌有较高的分型能力,应充分结合传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和PFGE技术优势,系统地开展腹泻病中沙门氏菌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杨毅 王超 巴特尔 吴亚英关键词:沙门氏菌 药敏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消毒剂与杀虫剂复配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菌效果的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消毒剂与杀虫剂复配后对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消毒剂和4种杀虫剂进行复配,在复配后1 h时,除二氯异氰尿酸钠与溴氰菊酯复配后与未复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9,P>0.05)外,其余复配组与未复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只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与氯菊酯复配后对枯草芽孢菌的杀灭效果增强,其余复配组杀菌效果均下降。不同复配组以及未复配组在1 h、24 h、48 h 3个不同时间的杀枯草芽孢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枯草芽孢杀菌的杀菌效果为1 h>24 h>48 h。结论二氯异氰尿酸钠和菊酯类杀虫剂复配后可作为杀菌的备选复配组。消毒剂及其复配制剂均应在配制后尽快使用。 陈国利 牟文婷 吴亚英 姜亦华 杨毅 吴越 谢康关键词:复配 消毒剂 杀虫剂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杀菌 某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力。方法采集8类食品,共226份样品按201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工作手册分别进行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6种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0年乌鲁木齐市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检出率达31.1%。结论乌鲁木齐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生畜肉、生禽肉、动物性水产品、凉拌菜品和非发酵豆制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乌鲁木齐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杨毅 陈国利 吴亚英 曹华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卫生 住院患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FGE分型及耐药性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分子型别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防控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6月某院患儿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 53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菌株复核,最低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药敏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53株MRSA以呼吸科、血液科为主;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对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10%),尚未发现耐呋喃妥因、奎奴普汀、万古霉素和利萘唑胺的菌株;多重耐药的MRSA对所有β内酰胺类高度耐药;经PFGE分型,共得到38种PFGE带型,其中优势型别R1型菌株共占16.7%。结论MRSA耐药较为严重,应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重点关注出现交叉感染的高发科室和重点人群的感染防控工作。 杨毅 牟文婷 田居灵 阿孜古力·艾合麦提 王超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S.1,4,[5],12:i:1,2)的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的流行监测及引起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株乌鲁木齐市肠道门诊监测腹泻样本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LST类型、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cgMLST)型别、质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特征,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构建进化树,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及国内不同来源流行克隆株之间的种群进化关系。结果26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共注释到10类47种耐药基因,其中编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100%)、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30.8%)、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42.3%)、喹诺酮类qnrS1耐药基因(30.8%)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23.1%)的携带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gyrA位点突变。此外,还检测到12种不同的质粒,以IncFIB(S)和IncFII(S)(34.6%)为主;不同时期分离菌株间所含有毒力基因差异不大。cgMLST显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优势型别为cgST36414,包含10株菌。wgSNPs分析表明,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与国内15个省市流行趋势相一致,同时也存在本地区独有的进化特征。结论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普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质粒复制子,对耐药性的传播和进化起关键作用。多样化的克隆群与食物链上不同来源菌群之间可能存在密切传播联系,给公共卫生监测和预防带来严峻挑战。建议加强基于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实验室监测网络建设,以提高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并限制多耐药克隆株的传播扩散。 杨毅 胡海 胡锦瑞 杨艳梅 尚月梅 高鹏芳 杜小莉 刘金悦 崔志刚 周海健 卢耀勤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 流行病学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种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