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曦 作品数:25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厦门市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农业科学 更多>>
SYBR Green荧光PCR检测美洲钩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美洲钩虫的方法。方法提取虫体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美洲钩虫ITS-2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ITS-2序列、克隆、测序和比对。常规PCR检验引物特异性。将ITS-2序列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经T克隆转入大肠埃希菌DH5α,提取重组质粒,鉴定后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实验重复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美洲钩虫的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美洲钩虫。 汪家旭 黄建炜 叶曦 李国伟 牛建军关键词:美洲钩虫 荧光定量PCR SYBR 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调查及基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不同地区、不同气温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型。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福建省沿海6个地市各一个调查点,采用笼日法捕获鼠形动物,培养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通过PCR证实为巴尔通体,并通过gltA基因的379bp片段序列测定,构建生长发育树,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各属种的地区和宿主分布。结果捕获并培养分离鼠形动物1161只(份),分离到巴尔通体菌株188株,6种被检动物中有5种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的鼠形动物分属2目2属,分别是臭鼢黯、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家鼠。鼠形动物总感染率为16.19%,其中臭驹鼯最高(21.43%),其次为褐家鼠(13.54%),黄胸鼠(18.27%)。构成东南地区的主要鼠形动物均列其中。调查6个沿海地市的鼠形动物均感染巴尔通体菌,感染率分别为宁德9.25%、福州9.52%、莆田9.38%、泉州28.18%、厦门17.42%、漳州13.33%。比较年积温7000℃以下地区与年积温7000℃以上地区鼠形动物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3,P〈0.001)。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共检出3个巴尔通体种群:B.elizabethae、B.qeenslandensis和B.tribocorumA、B群,有明显的地域和宿主分布特征。结论巴尔通体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优势菌种与云南、北京等地区不尽相同。 叶曦 李国伟 姚美琳 罗炜 苏丽琼关键词:巴尔通体 鼠形动物 基因类型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地氟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006年 温远元 叶曦 钟博文 陈敏 杨剑峰 陈丽萍 李国伟关键词:地氟病 尿氟 水氟 福建沿海臭鼩鼱感染巴尔通体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证实臭鼩鼱感染巴尔通体,了解其分布,分析菌株基因型,为巴尔通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福建沿海6地市臭鼩鼱血样,培养分离巴尔通体菌株,PCR扩增病原体gltA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生长发育树,并分析各属种的宿主和地区分布。结果臭鼩鼱占本调查鼠形动物的25.33%,与褐家鼠、黄胸鼠构成了室内鼠形动物优势种群。臭鼩鼱血样中分离并证实63份感染巴尔通体,感染率21.43%(63/294),分布在各调查区域内。臭鼩鼱被B.tribocorum A、B种群感染,A、B群的分布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结论臭鼩鼱是B.tribocorum A、B种群的保存宿主,且感染率高、分布广,应加强调查研究。 叶曦 姚美琳 李国伟 罗炜 苏丽琼关键词:PCR 巴尔通体(Bartonella tribocorum)P26蛋白原核重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构建巴尔通体表面蛋白p26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重组表达蛋白P26,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巴尔通体B.tribocorum厦门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26蛋白基因,并将该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从而构建GST-p26融合蛋白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DH5α),诱导表达GST-p26,并运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蛋白.通过蛋白质斑点印迹试验和间接ELISA法检验GST-p26是否具有抗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26的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可在E.coli DH5α中大量表达GST-p26,原核表达的GST-p26能够与感染动物血液样本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 原核重组表达的GST-p26可作为潜在的抗原,应用于巴尔通体的血清学检测. 叶曦 伍小春 李国伟 罗炜 王团老关键词:巴尔通体 基因表达与调控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3种有机溶剂类化合物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溶剂的方法。方法:用活性碳吸附管采集空气中有机溶剂,CS2解吸,经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方法可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3种有机溶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5-1.0000,检测限为0.15-8.0 mg/m3之间,各峰高和保留时间变异系数在1.2%-6.0%之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溶剂组份分离度好,检测快速、灵敏,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有利于工作场所空气有害因素监测。 陈敏 叶曦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 工作场所空气 有机溶剂 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中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在厦门海沧区妇幼保健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测定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 cence test,IIFT)-滴定平板技术检测婚检人群147人(男50人,女97人),幼儿园教师78人,孕妇人群31人汉赛巴尔通体的IgG抗体。结果共检测256份不同人群血清,检出IgG阳性14份,阳性率为5.47%。结论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于厦门海沧区人群中,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姚美琳 叶曦关键词:汉赛巴尔通体 血清学 2004~2010年海沧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海沧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根据海沧区2004-2010年结核病登记报表进行患者发现及治疗转归队列分析。结果海沧区7年来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患者新登记率从2004年的39.1/10万和24.6/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09.3/10万和38.0/10万,但2009年和2010年有所下降。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以15-5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5.5%,男女比例为2.11:1;平均治愈率为94.2%。结论海沧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后,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与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秀芹 叶曦 林珍娣关键词:肺结核 2003-2004年厦门市海沧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据2003年<福建省碘缺乏病监测计划>和2003、2004年<福建省碘盐监测计划>要求,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2003-2004年度碘缺乏病监测,本文将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 温远元 叶曦 钟博文 林珍娣 黄秀梅 杨剑峰 陈丽萍关键词:碘缺乏病 碘盐 病情监测 文献传递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钩虫的ITS1-5.8S-ITS2序列,经NCBI网站的BLAST比对以及基于ITS1和ITS2序列的钩口属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供试钩虫的ITS1、5.8S和ITS2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66bp、153bp和221bp,登陆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在数据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作为新的序列上传至GenBank中进行注册,各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5.8S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结论从系统进化树中,本实验的供试十二指肠钩虫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自然聚类在一起。 汪家旭 苏成豪 黄建炜 叶曦 李国伟关键词:十二指肠钩虫 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