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聪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血清
  • 3篇结核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3篇分枝杆菌
  • 3篇杆菌
  • 2篇细胞
  • 2篇结核病
  • 2篇抗原
  • 2篇活动性
  • 2篇肺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标志物
  • 1篇血浆
  • 1篇血清ALT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

机构

  • 8篇上海市公共卫...
  • 6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李海聪
  • 5篇方欢英
  • 4篇范小勇
  • 3篇朱召芹
  • 3篇陈智瑾
  • 3篇周毅
  • 2篇卢水华
  • 2篇张军
  • 2篇郑江花
  • 2篇卢洪洲
  • 2篇吴康
  • 2篇赵慧敏
  • 2篇李根
  • 2篇李春玲
  • 1篇郭倩
  • 1篇张仁芳
  • 1篇蔡金凤
  • 1篇毛会军
  • 1篇沈银忠
  • 1篇吕建新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埃博拉病毒感染性标本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临床检验与生物安全防护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资讯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介绍当前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人员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要点。
郑江花胡绿荫李海聪王刚毛会军曹宇硕卢洪洲
关键词:检疫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抗原Rv2028c鉴别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潜力
目的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潜伏感染相关抗原Rv2028c,并对其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Rv2028c抗原,用ELISA检测抗原...
赵慧敏李海聪李根李春玲卢永辉吉萍施理敏韩伟靖吴康范小勇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文献传递
血清ALT串联HBsAg和串联HBV DNA识别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非活动性肝炎的性能评价
2024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依次经历非活动性肝炎(non-aggressive hepatitis,NAH)和活动性肝炎(aggressive hepatitis,AH)2个分期,但仍缺乏界定HBeAg阳性NAH与AH的可靠标准。本文根据179例患者的长期随访队列,以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作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指定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 DNA识别HBeAg阳性NAH的功能截断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ALT串联HBsAg和串联HBV DNA识别HBeAg阳性NAH的性能。结果显示,ALT≤60 IU/L、HBsAg>4.602 log10IU/mL和HBV DNA>7.477 log10IU/mL为识别HBeAg阳性NAH的功能截断值。基于功能截断值,ALT串联HBsAg的患者中,病理学分级≤G1和“分级≤G1且分期≤S2”的构成比均为100%,病理学分期≤S1和“分级≤G2且分期≤S1”的构成比均为68.2%;ALT串联HBV DNA的患者中,病理学分级≤G1和“分级≤G1且分期≤S2”的构成比均为86.2%,病理学分期≤S1和“分级≤G2且分期≤S1”的构成比均为69.0%;ALT串联HBsAg识别病理学分级≤G1和“分级≤G1且分期≤S2”的阳性似然比均为+∞,识别病理学分期≤S1和“分级≤G2且分期≤S1”的阳性似然比均为2.034;ALT串联HBV DNA识别病理学分级≤G1和“分级≤G1且分期≤S2”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000和3.068,识别病理学分期≤S1和“分级≤G2且分期≤S1”的阳性似然比均为2.106。以上结果提示,ALT串联HBsAg和串联HBV DNA均可有效识别HBeAg阳性NAH;且ALT串联HBsAg识别HBeAg阳性NAH的性能优于ALT串联HBV DNA。
黄丹陆伟张占卿李海聪朱召芹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表面抗原自然史
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lutinin adhesion,HBHA),并初步评估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法从M.tb H37Rv基因组中扩增hbh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h,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HBHA(r HBHA)蛋白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Western blot法分析其抗原特异性。收集71例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BHA Ig A、Ig G抗体水平,并以ESAT-6、Ag85A作为对照抗原,评估r HBHA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h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可得到高纯度的r HBHA蛋白;纯化的r HBHA蛋白可与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核病患者(TB)组血清中抗r HBHA、ESAT-6、Ag85A抗原特异性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HC)组(P<0.05),且TB组的r HBHA抗原特异性Ig A水平也显著高于HC组(P<0.05),而两组间ESAT-6、Ag85A抗原特异性Ig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 HBHA抗原检测Ig A的诊断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711,其他两种对照抗原ESAT-6、Ag85A的Ig A诊断效能一般,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2和0.531。结论 r HBHA抗原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效能较好,可作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备选抗原之一。
问寒利李海聪李根赵慧敏施理敏韩伟靖吴康范小勇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学诊断
血清CXCR7、CXCR4、Hsp-60在结核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感染血清CXCR7、CXCR4、Hsp-60水平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观察组)的首次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CP-IgM抗体,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健康人群109名;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XCR7、CXCR4、Hsp-60水平,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CP-IgM阳性17例,阳性率28.30%,对照组CP-IgM阳性29人,阳性率26.61%;观察组感染患者血清Hsp-60、CXCR7、CXCR4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肺炎衣原体感染时,血清CXCR7、CXCR4水平较未感染CP的人群高(P<0.05)。结论 CP感染可诱导炎性反应,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有助于了解CP慢性隐性感染。
方欢英陈智瑾杨术生李海聪郑江花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方欢英周毅李海聪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脑脊液艾滋病
脂类物质对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干扰和携带污染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脂类物质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干扰和试剂可能携带的污染,寻找减少和消除干扰和污染的方法。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TBA,观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试剂对TBA检测的携带污染,以及高血脂样本对TBA检测的干扰,并尝试通过设置不同的冲洗程序和检测顺序来减少对TBA的干扰和携带污染。结果用低值和高值混合血清进行TBA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TBA前后清洗过程中,用水做冲洗液比酸性洗液做冲洗液,血清TBA检测结果的准确更高,设置清洗和不设置清洗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显著(P<0.01)。以脂类试剂为样品重复检测其TBA浓度,取均值,发现HDL-C对TBA检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476.06±1.88)μmol/L],其次是TC和TG,分别为[(127.78±1.18)、(121.05±1.08)μmol/L],而LDL-C影响最小[(2.23±0.51)μmol/L]。干扰TBA检测结果稳定性的严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DL-C、TC、TG和LDL-C。设置检测顺序,冲洗程序。再用多干扰项目混合样本/TBA,结果表明血脂样本对TBA的干扰大大降低(P<0.01),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干扰。结论生化分析仪的分析顺序和冲洗程序以及试剂成分的外源性物质干扰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要想保证结果准确、可靠,不但需要设置合理的冲洗和反应顺序,还要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和项目的反应原理,了解试剂的成分,更加要掌握仪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李海聪方欢英陈智瑾蔡金凤张军
关键词:脂类物质胆汁酸携带污染
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28,P〈0.01;χ^2=28.94,P〈0.01;χ^2=23.00,P〈0.01;χ^2=9.24,P=0.010;χ^2=15.53,P〈0.01;χ^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
李春玲李春玲李海聪李海聪吴康卢水华
关键词:糖尿病共病现象氧化性应激血液学试验
上海地区3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数据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常用感染与炎症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COVID-19患者328例,按疾病程度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和重型及危重型组。回顾性比较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素结合蛋白(HBP)、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PC)计数、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和γ-干扰素(INF-γ)等20项感染与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轻型及普通型组比较,重型及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高[68.5(11.5)岁,P<0.01]、住院天数更长[21(10)d,P<0.01]、出院率更低(32.14%,P<0.01);与轻型及普通型组比较,重型及危重型组CRP[55(84.5)mg/L,P<0.01]、hs-CRP[43.58(76.46)mg/L,P<0.01]、HBP[61.37(111.01)ng/mL,P<0.01]、LDH[354.5(150.5)U/L,P<0.01]、PCT[0.09(0.21)mg/L,P<0.01]、IL-5[0.49(1.6)pg/mL,P=0.01]、IL-6[10.78(56.24)pg/mL,P<0.01]、IL-8[12.97(19.4)pg/mL,P<0.01]及IL-10[0.82(1.94)pg/mL,P=0.03]水平升高,LPC[0.77(0.5)×10^9/L,P<0.01]、IL-4[0(0)pg/mL,P<0.01]及IL-17[0(0)pg/mL,P=0.01]水平降低。结论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感染与炎症相关指标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CRP、HBP、hs-CRP和PCT的异常升高提示COVID-19患者病情可能转向重症,LPC、IL-4、IL-6、IL-8和IL-10水平对预测患者病情进展,特别是炎症风暴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魏剑浩郭倩李海聪郜梦露徐盛戚伟强凌云韩伟靖刘一力朱召芹
关键词:炎症指标细胞因子
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2013年)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7例H7N9禽流感患者[12例治愈(H7N9治愈组)、5例死亡(H7N9死亡组)]的心肌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和总胆汁酸(TBA)]、肾功能指标[肌酐(Cr)和尿素氮(BUN)]共12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分别以5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009年)作为疾病对照组(H1N1组)、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和H1N1组治疗前均表现为CKMB、MYO和NT-proBNP水平升高(P<0.05),cTnT正常(P>0.05);AST、ALT和GGT水平升高(P<0.05),ALP和TP水平下降(P<0.05);Cr和BUN均无异常(P>0.05)。与H1N1组比较,H7N9治愈组除血清ALT、ALP、GGT和TP升高/降低程度不一致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7N9死亡组CK-MB和NTproBNP水平高于H7N9治愈组,且出现TBA和Cr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CKMB、MYO、NT-proBNP、AST和TBA水平降低,ALP、TP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除AST、ALT和GGT水平仍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7N9死亡组治疗后除TP以外其余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 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该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提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变化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类似。
陈智瑾李海聪方欢英周毅张军
关键词:生化指标心肌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