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辉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内波
  • 4篇雷达
  • 3篇东沙群岛
  • 3篇群岛
  • 3篇内孤立波
  • 3篇孤立波
  • 3篇反演
  • 3篇X波段
  • 3篇X波段雷达
  • 2篇遥感
  • 2篇混合层
  • 2篇海域
  • 2篇RADON变...
  • 1篇大洋
  • 1篇信号
  • 1篇星载
  • 1篇星载SAR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遥感分析
  • 1篇遥感探测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淮海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申辉
  • 5篇何宜军
  • 4篇吕海滨
  • 1篇张绪东
  • 1篇张胜茂
  • 1篇林珲
  • 1篇佟凯
  • 1篇贺明霞
  • 1篇逄爱梅
  • 1篇伍玉梅
  • 1篇张国友
  • 1篇黄韦艮
  • 1篇丘仲锋
  • 1篇修树孟
  • 1篇郭大全
  • 1篇范开国
  • 1篇李大伟
  • 1篇吴婷婷
  • 1篇张钦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载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星载SAR已成为海洋内波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回顾了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国内外SAR海洋内波的遥感成像机理研究、遥感成像仿真研究和遥感探测研究的发展,同时针对目前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林珲范开国申辉黄韦艮贺明霞
关键词:SAR海洋内波遥感探测
背景流和混合层深度对内波表面信号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主要利用Lamb模式进行了四个数值敏感实验,研究了背景流、混合层深度对南海东北部内波表面信号强度的影响,并用MASCG指标(表层流梯度绝对值的最大值)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同向背景流能增强内波表面流梯度,逆向背景流则反之。混合层深度对内波表面信号影响很大,深的混合层能弱化内波表面信号强度。内波表面信号的量化依赖于海洋环境条件和内波动力参数,本实验结论将加深对内波遥感观测的理解。
吕海滨申辉何宜军
关键词:内波混合层
2015年黄海浒苔演变特征的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2015年黄海区域浒苔演变特征,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数据,通过计算漂浮藻类指数(floating algae index,FAI)建立了浒苔信息的数据集,进而获取了浒苔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研究发现,5月13日浒苔条带最早出现在苏北近岸,之后浒苔条带向北和向东漂移,浒苔覆盖面积逐渐变大;向北漂移的浒苔逐渐发展成大规模聚集的形态,而向东的条带仍旧是分散的形态;向北漂移的浒苔条带6月12日到达半岛顶端后出现大规模登陆的情况,登陆的依次顺序为乳山—青岛—海阳;在苏北近岸的浒苔一直持续到8月5日。对2015年浒苔时空演变特征与往年情况进行初步对比分析,发现其与2013年浒苔漂移路径和登陆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很强的年际差异。
陆荣洋申辉李大伟
关键词:浒苔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生成对黑潮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黑潮入侵对内孤立波生成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在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二维非静力模式,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生成以及其对黑潮入侵的响应做了初步的模拟和分析。对4 a(2007~2010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统计分析发现,内波出现频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平均数据表明,内波出现频率在5月到8月期间较高并在6月达到峰值,占全年总数的29%;而在11月到次年的2月份期间出现频率较低并在12月和1月达到最低,各占全年的0.5%。通过二维、非静力近似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黑潮入侵引起的平流对吕宋海峡区域内孤立波的激发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黑潮入侵引起的的西向平均流拉伸了内孤立波波形并加强内孤立波的能量的频散,使得大振幅内孤立波演变成多个分散的波动,波长变长、振幅变小。敏感性实验通过替换夏季温盐场为冬季温盐场,对模拟结果并无实质上的影响,表明冬夏季温盐场的差异并非是SAR观测内波出现频率呈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郭大全申辉
关键词:内波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黑潮
黑潮源区海域水团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水团划分是深入了解一个海域海水生化性质的重要方式。它对于进一步的海水动力环境要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黑潮是一强西边界流,黑潮源区海域一直以来都是海洋学家研究的重点。根据 1995 年中日合作副热带环流调查的资料,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黑潮源区海域的水体进行了水团划分,并对水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黑潮源区海域存在 5 个主要水团,分别是:表层水团 ( S )、次表层水团 ( U )、次—中层混合水团 ( M )、中层水团 ( I ) 和深层水团 ( D )。
张绪东张国友佟凯申辉
关键词:水团分析
黄东海及珠江口附近海域水体漫衰减系数反演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黄东海及珠江口附近海域17个航次的实测水下光谱剖面数据,建立了基于水体遥感反射比光谱数据与490nm波段水体漫衰减系数Kd的遥感反演算法。经实测数据检验,经验算法反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27%,均方根误差为0.35,相关系数为0.91;半分析算法反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53%,均方根误差为0.48,相关系数为0.83。通过采用实测数据对新算法和现有算法的比较,发现新建立的算法能取得更好的反演效果,新建立的模型中经验算法能取得比半分析算法更高的精度。考虑到半分析算法建立过程独立于实测的水体漫衰减数据,因此可以认为半分析算法比经验算法有更大的适用性。
吴婷婷丘仲锋何宜军申辉
关键词:海洋光学反演算法漫衰减系数
基于X波段雷达获取东沙群岛附近内波的传播速度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2009年6月24日15时40分至25日16时40分"科学一号"考察船在东沙岛东北部陆架上K106站进行的长达25 h的X波段雷达、温度链、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同步观测数据,在该海域利用Radon变换技术获取了本次观测到的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利用该孤立波到达前30 min的ADCP流速值,计算得到内波传播方向上的背景流流速为0.04 m/s。最终得出该孤立波的传播速度为3.04 m/s,传播方向约为297°。基于同样的处理方法,求解了本航次中获取的南海东北部陆架处其他站点部分内波的波速信息。南海东北部陆架处内波,主要向西或西北方向传播。本研究对增进东沙群岛附近内孤立波传播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吕海滨何宜军申辉
关键词:X波段雷达内波RADON变换
2009年夏季东沙群岛附近内孤立波的现场观测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东沙群岛附近2009年夏季测到的三个孤立波事件的分析,结合现场的X波段雷达、ADCP和CTD观测,发现内孤立波经过时,伴有突发性强流,最大水平东西分量U大于0.5 m/s,周期大约15 min,各深度层海流均为西向。第三个孤立波事件中,雷达后向散射影像中包含至少4个亮条带,其中最后的条带雷达表面信号最强。而内波表面信号强弱不仅与内波的振幅有关,还可能与潮流、混合层深度等环境条件有关,该研究可加深对内波遥感观测的理解。
吕海滨申辉何宜军
关键词:内孤立波X波段雷达混合层
基于Radon变换获取东沙群岛附近三个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被引量:2
2013年
由于大振幅非线性内波对东沙群岛附近的海上石油平台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已有多名学者对该海域的非线性内波的传播波速进行了研究。主要根据2009年6月24日15时40分至25日16时40分"科学一号"考察船在东沙岛东北部陆架上K106站进行的长达25 h的X波段雷达、温度链、ADCP同步观测数据,在该海域利用Radon变换技术获取了本次观测到的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利用孤立波到达前30 min的ADCP流速值,计算得到内波传播方向上的背景流大小为0.04 m/s。最终得出6月24日22时30分时的内孤立波传播速度为3.04 m/s,传播方向约为297°;6月25日8时30分的内孤立波传播速度为2.73 m/s,传播方向约为289°;6月25日12时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为2.59 m/s,传播方向约为283°。第一个孤立波与后两个孤立波,在振幅和速度大小上存在明显不同,其生成机制也可能不同。
吕海滨何宜军申辉
关键词:X波段雷达内孤立波RADON变换
AMSR-E辐射计反演南大洋实时海面气温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中国南极第24次至第26次(2008年—2010年)考察获取的实测数据和AMSR-E辐射计亮温资料开展南大洋实时海面气温的反演研究,分析了AMSR-E的各通道亮温与海面气温的相关性,未发现与海面气温相关性较强的观测通道,相关性最高的是23.8GHz水平通道,相关系数为0.38。将实测数据与亮温资料进行数据匹配,得到有效的建模数据集,然后利用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建立海面气温实时反演模型。基于全通道多元回归建立了高纬、低纬海域AMSR-E亮温的反演模型,对反演结果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高纬海域反演的结果均方根差为0.96℃,相关系数为0.93;低纬海域反演结果均差差为1.29℃,相关性系数0.96。基于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的反演结果均方根差为1.26℃,相关系数为0.98。
伍玉梅申辉张胜茂许卫东
关键词:AMSR-E神经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