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杰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抑郁
  • 3篇人格
  • 2篇抑郁症
  • 2篇神经机制
  • 2篇情绪
  • 2篇基因
  • 2篇孤独感
  • 1篇大样本
  • 1篇多模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研究
  • 1篇形态学
  • 1篇抑郁情绪
  • 1篇影像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社会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蒙杰
  • 5篇邱江
  • 3篇位东涛
  • 1篇张庆林
  • 1篇王韬
  • 1篇陈旭
  • 1篇李亚丹
  • 1篇蒙杰
  • 1篇毕泰勇
  • 1篇谢鹏
  • 1篇郝磊
  • 1篇何颖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宾浩斯错觉的脑形态学机制及其与冲动性人格的关系
2015年
艾宾浩斯错觉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小错觉,但是对其神经机制的探索还较为缺乏.前人的研究主要应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揭示了人类初级视皮层和腹侧通路在错觉形成中的作用.至今还未有研究直接探索该错觉在大脑形态学方面的神经基础.另外,作为一种稳定的错觉现象,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从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脑形态学特征的个体差异出发,探究艾宾浩斯视错觉的神经机制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发现,艾宾浩斯错觉效应和左侧眶额叶及背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体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艾宾浩斯错觉效应和巴瑞特冲动性人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冲动性人格特质在左侧眶额叶灰质体积与艾宾浩斯错觉效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了冲动人格作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视错觉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尝试从人格和脑形态学两方面研究视错觉形成的认知神经基础,对理解视错觉的产生过程和现实意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郝磊蒙杰何颖邱江毕泰勇陈旭
关键词:中介作用
人格和抑郁症:理论模型与行为-脑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9年
解析人格和抑郁症的关系能够帮助亚临床预防措施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加之人格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而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疾病多存在共病,那么揭示人格和抑郁症的病理关系,亦可帮助理解抑郁症共病的潜在病理机制。本文首先介绍当前人格和抑郁症关系研究的实证成果,从行为与认知神经机制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然后总结人格与抑郁关系的解释模型。最后是对当前研究的总结与未来研究的展望。总的来看,高神经质、低外向性、低责任心以及其他相关特质(沉浸、自我批判、依赖性等)与抑郁症有着中到强的相关关系。其中神经质最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抑郁症的发作,影响抑郁症的病程和治疗。而其他特质能够调节消极情绪/神经质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比如,积极情绪/外向性与主动控制/责任心,并且在抑郁症发作前后,神经质可能会有改变,外向性似乎不会发生改变。
李彧位东涛孙江洲蒙杰蒙杰何李庄恺祥邱江
关键词:人格特质抑郁症神经质外向性神经机制
抑郁易感性因素的神经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导致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众多,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抑郁易感性有关的认知理论,包括Beck提出的认知模型理论以及Abramson提出的抑郁无望理论模型.其次,从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心理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易感性因素对抑郁影响及其作用的神经机制.最后,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现状和局限性并结合抑郁研究现状,提出了抑郁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研究展望.具体而言,未来研究应从统计建模的角度出发,整合基因-脑影像-行为大数据,先从横向研究角度比较探讨和分析抑郁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因素模型;再从纵向跟踪的角度探明各种易感因素在抑郁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建立抑郁的预测模型;最终实现基于基因-脑影像-行为大数据的融合,从而对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早期干预,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王康程王韬蒙杰谢鹏邱江
关键词:抑郁神经机制
孤独感的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和遗传基础
孤独感是由于社会关系在数量或质量上达不到预期、无法满足个人需求时产生的负面情感体验。长期的孤独会带来很多身心健康问题。随着当代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孤独已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孤独感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物学基础,可以使...
蒙杰
关键词:孤独感社会认知社会情感
文献传递
肿瘤微环境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转移中大约80%是发生骨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前列腺癌骨转移主要呈现成骨和破骨混合性损伤。然而,诱发肿瘤细胞转移到骨以及引起混合样病变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宿主微环境与前列腺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讨论宿主微环境如何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各个阶段的发生及其中的机制,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分泌蛋白、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分泌的因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蒙杰蒙杰张健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肿瘤微环境分泌因子
基于个体差异的大样本脑影像数据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心理学研究通常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揭示人格、认知以及情绪等心理结构的脑机制.然而,以往的研究结果通常会受到被试样本量较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制约.同时,个体在行为反应、认知或情绪加工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容易被忽视.人类的行为活动是基因、脑和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统一的有机过程.因此,调查个体成长的相关环境因素和生活经历,并收集相关的人格、情绪和认知等大样本化的行为、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有利于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1)人格特质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2)情绪相关的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3)认知能力的神经基础;(4)建构环境-人格-大脑-行为反应相互关联的预测模型.本文选择性地阐述近期国内外一系列探讨大样本脑影像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行为活动、人格、情绪以及认知能力的神经基础.
位东涛蒙杰李亚丹张庆林邱江
关键词:人格情绪大样本多模态
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探索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抑郁症具有中等的遗传度。通过影像遗传学方法探讨抑郁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神经活动的影响,发现编码五羟色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受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杏仁核、前扣带等情绪加工脑区的功能或结构,且多数基因与压力生活经历发生交互作用。表明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研究应拓展遗传和神经影像分析方法,重视环境因素的测量,通过整合遗传、神经影像及环境变量构建抑郁病理模型。
蒙杰位东涛王康程邱江
关键词:抑郁症
孤独感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人格和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的作用
孤独感是对社会孤立状态的主观感受,是个人在社会需要特别是人际关系的质量未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苦闷心境。在当前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孤独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在未成年人群中有80%的人表示他们有时会感到孤独,在6...
蒙杰
关键词:孤独感抑郁情绪人格特征BDNF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