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莹

作品数:28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家系
  • 15篇基因
  • 13篇产前
  • 13篇产前诊断
  • 10篇突变
  • 9篇基因突变
  • 8篇综合征
  • 7篇测序
  • 6篇突变分析
  • 5篇先天
  • 5篇基因突变分析
  • 5篇畸形
  • 4篇遗传学
  • 4篇先天性
  • 4篇拷贝数
  • 4篇基因变异
  • 3篇血症
  • 3篇遗传性
  • 3篇酸血症
  • 3篇突变检测

机构

  • 2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28篇白莹
  • 26篇孔祥东
  • 14篇刘宁
  • 5篇赵振华
  • 5篇焦智慧
  • 4篇吴庆华
  • 4篇吴静
  • 4篇侯雅勤
  • 3篇王莉
  • 2篇李倩倩
  • 2篇任淑敏
  • 2篇陈铎
  • 2篇李双
  • 1篇徐千雅
  • 1篇秦兆冰
  • 1篇窦冰华
  • 1篇李福祯
  • 1篇马威
  • 1篇张国俊
  • 1篇邵明玮

传媒

  • 12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遗传方式的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和流产的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发生频率以及遗传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NV-Seq判定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采用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对胎儿父母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7248例产前诊断和流产病例中,88例检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检出率为0.51%。其中59例行父母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32例(54.24%)是由于父母为平衡易位导致,27例(45.76%)为新发变异。结论:诊断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父母行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率。
侯雅勤时盼来代鹏陈铎白莹孔祥东
五例DiGeorge综合征患儿不同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5例经基因确诊的DiGeo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方法收集整理本院儿科收治的5例确诊为DiGeo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对患儿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重点对比5例患儿之间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结果本研究收集的5例患儿就诊年龄均小于6个月,随访时间为2个多月~1年,首诊症状多为抽搐和(或)反复感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伴或不伴特殊面容、癫痫、先天性心脏病等,血离子钙水平相似均显示低钙血症,但临床发生抽搐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5例患儿均检测到染色体22q11.21的拷贝数变异,缺失片段在2.56~2.6 Mb之间,与Decipher数据库收录的DiGeorge综合征缺失区域(chr22:19009792-21452445)大部分重合。1例提示为新生变异,其余4例父母未做CNV-seq验证。结论DiGeorge综合征存在较大临床异质性,基于NGS的CNV-seq技术不仅有利于精准的遗传学病因诊断,还有助于深入认识遗传性综合征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免误诊漏诊。
吴静孟歌徐千雅韩素鸽侯雅勤白莹马威孔惠敏孔祥东
关键词:DIGEORGE综合征矮小症低钙血症先天性心脏病
皮肤骨膜增厚症家系遗传学研究
刘晓钢李静怡白莹孟栋栋张丽侠章振林郑丽丽
六例成骨发育不全胎儿的基因诊断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发现的6例成骨发育不全胎儿的基因突变情况,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6例单胎妊娠孕妇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成骨发育不全,就诊(胎儿1)或引产终止妊娠后携带胎儿组织(胎儿2-6)转诊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要求产前诊断或基因诊断。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6例胎儿的羊水/组织标本进行骨病检测包基因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的新变异在200名健康个体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结果胎儿1携带I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typeI,alpha-1,COLlAI)基因c.724G〉C(p.Gly242Arg)杂合变异,其母亲和哥哥均携带该变异,父亲未携带该变异;胎儿2携带已知致病性杂合变异COLlA,基因c.2461G〉A(p.Gly821Ser),其母亲携带该变异,父亲未携带该变异;胎儿3-6分别携带COLlA1基因c.2282G〉A(P.Gly761Asp)、C.1002+5G〉A和I型胶原蛋白Ⅸ2链(collagen,typeI,alpha-2,COLlA2)基因C.1774G〉A(p.Gly592Ser)、c.3277G〉T(p.Glyl093Cys)杂合变异,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对应的变异。COLlA1基因p.Gly242Arg、p.Gly761Asp、C.1002+5G〉A和COLlA2基因p.Glyl093Cys为新变异,在200名健康个体中未检测到。胎儿1为成骨发育不全患儿的可能性大,但家系成员症状较轻,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分娩后取脐带血行基因检测,结果与产前基因诊断结果一致,胎儿1生后6个月,未见骨折。结论COLlA1、COLlA2基因突变可能是这6例成骨发育不全胎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lA1、COLIA2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白莹胡爽刘睿智罗丽丽刘宁吴庆华任淑敏孔祥东
关键词:成骨不全产前诊断基因检测
五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和产前诊断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5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multiple osteochondromas,MO)家系进行EXT1和EXT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5个MO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O相关致病基因EXT1、EXT2外显子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分析,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对家系成员和20名正常个体进行基因缺失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变异后,对其中2个家系的高危胎儿进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5个MO家系均检出EXT基因变异,分别为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1468dupC(p.Leu490ProfsX31)、EXT1基因c.2084delC(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其中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2084delC(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在家系正常成员和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携带EXT1基因第2~3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家系5胎儿携带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杂合变异。结论EXT1、EXT2基因变异是5个MO家系的致病病因,致病基因的检出为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白莹焦智慧刘宁胡爽赵凯慧孔祥东
关键词: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产前诊断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MUT基因分析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利用Sanger测序对MUT基因突变进行测序,对突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对来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的24个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生育史的家系进行MUT基因测序,分析检测到的MUT基因的突变情况。在确定每个家系基因型后,对行产前诊断的9个家系中的9例高危胎儿取绒毛进行产前诊断。同时对100例正常对照也采用同样方法进行MUT基因测序。结果24个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共发现25种MUT基因突变,其中11种新突变,包括无义突变1种:c.616C〉T(p.Q206X),错义突变6种:c.613G〉A(p.E205K)、C.894T〉G(P.1298N)、c.1009T〉C(P.F337L)、C.1154G〉T(p.L385W)、C.1663G〉A(p.A555T)和C.1675G〉A(p.R559G),框移突变4种:c.626—627insC(P.P209Pfs*2)、C.755756insA(p.H252Qfs。6)、c.756-757insA(p.M253Nfs。5)和c.1581—1582insA(p.A528Ifs*4)。100侈0正常对照未发现七述11种MUT基因新突变。行产前诊断的9个家系中2个确定为MUT基因正常,4个确定为杂合突变携带者,3个示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携带者。正常及携带者胎儿的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而杂合突变胎儿家系选择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发现2种MUT基因新发突变可以导致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MUT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可以有效防止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
蔡奥捷宗亚楠刘宁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关键词:产前诊断
8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8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中国河南人群DMD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81例无亲缘关系DMD/BM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MLPA检测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PCR扩增相应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以排除假阳性;对MLPA检测为阴性者,应用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79个外显子及其剪切位点进行测序,并用Sanger测序对微小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在81例DMD/BMD患者中,98.8%(80/81)检测出DMD基因缺失、重复或微小突变。MLPA技术检测出67例(82.7%,67/81)患者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突变,且第45~54外显子为缺失热点,其中79.1%(53/67)的患者临床表型符合“阅读框规则”;NGS和Sanger测序检测出13例患者为DMD基因点突变,其中新突变6个,已知致病突变7个。新突变中1个为移码突变(C.4708-4709insTG),5个为无义突变(c.8812G>T、c.2131A>T、c.6035T>A、c.3426C>A、c.3055C>T)。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DMD基因突变谱;MLPA、NGS和Sanger测序相结合的检测流程提高了DMD基因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于进一步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李双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关键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
RMRP基因变异致软骨毛发发育不全及其产前诊断2例分析
2023年
目的鉴定和分析2个中国汉族软骨毛发发育不全(CHH)家系的致病基因RMRP基因的变异位点和临床信息,为CHH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个CHH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并留取样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例先证者进行检测,明确先证者的致病原因,通过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及家系中的高风险胎儿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例CHH先证者均检测到RMRP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分别为n.181G>A/n.70G>T和n.194G>A/n.62G>C,家系验证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致病性变异n.62G>C为新发现的变异。2个CHH家系的2例高风险胎儿中,检出正常基因型胎儿1例,致病性基因变异携带者1例。结论本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分别为2个CHH家系提供了精准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有效降低了生育患病胎儿的风险。
白莹孙玥王莉吴静刘宁孔祥东
关键词:产前基因诊断先证者临床信息产前诊断家系成员致病性变异
一例由SCN9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先天性无痛症
2022年
目的对一个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以明确其病因。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对候选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携带SCN9A基因c.1598delA(p.N533Ifs*31)、c.295_296delCGinsAT(p.R99I)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两个变异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SCN9A基因c.1598delA(p.N533Ifs*31)、c.295_296delCGinsAT(p.R99I)可能是先证者致病的原因,上述结果丰富了SCN9A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白莹孙玥吴静刘宁焦智慧李倩倩赵凯慧孔祥东
关键词:先天性无痛症基因变异
41例股骨短小胎儿的遗传学与超声学测量指标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41例股骨短小胎儿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和超声测量指标,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孕19~37周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超声检查提示股骨短小并进行产前遗传学检测的胎儿41例。根据遗传学检测结果,将41例胎儿分为遗传学未见异常组、染色体变异组(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突变组(包括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根据3组胎儿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股骨长度(femur length,FL),计算Z_(FL)、FL/HC、FL/AC、ΔZ_(H-F)、ΔZ_(H+A-2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例股骨短小的胎儿中,遗传学未见异常28例,染色体变异5例,基因突变5例,另有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3例。(2)遗传学未见异常组、染色体变异组、基因突变组Z_(FL)分别为-2.78±0.77、-4.36±0.69、-4.69±0.70,FL/HC分别为0.178±0.011、0.170±0.010、0.131±0.022,FL/AC分别为0.197±0.013、0.186±0.011、0.151±0.017,ΔZ_(H-F)分别为2.49±1.09、3.53±1.28、8.17±1.30,ΔZ_(H+A-2F)分别为4.44±2.00、6.78±2.20、14.28±1.26。遗传学未见异常组Z_(F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因突变组FL/HC、FL/AC和ΔZ_(H-F)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ΔZ_(H+A-2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组股骨短小胎儿发现的遗传学病因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和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胎儿股骨发育相对于HC及AC发育落后的程度较遗传学未见异常的胎儿重。
卢永杰时盼来焦智慧白莹孔祥东
关键词:股骨先天畸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