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艳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异黄酮
  • 4篇黄酮
  • 4篇大豆
  • 3篇基因
  • 2篇种质
  • 2篇黄淮
  • 2篇黄淮海
  • 2篇基因表达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大豆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生大豆
  • 1篇特异种质
  • 1篇种质筛选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大豆
  • 1篇遴选
  • 1篇相关基因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崔艳伟
  • 3篇常文锁
  • 3篇张彩英
  • 3篇李喜焕
  • 3篇李文龙

传媒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表达分析及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创制
2016年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大豆异黄酮代谢途径重要酶类。研究F3H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并应用转基因途径创制新种质是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重要途径。以高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中豆27和低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楚秀为试材,采用q PCR技术,分析F3H在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组织部位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获得转F3H阳性植株。结果表明:F3H在2个大豆品种R1~R7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中豆27的F3H表达量在R1期最高,而后开始下降,R2~R5期维持较低水平,R6期略有上升,R7期又出现下降;楚秀F3H表达量在R1~R4期较低,R5期出现表达高峰,R6期开始下降。F3H在2个大豆品种R5~R8期籽粒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表达量均从R5期开始下降,且R6~R8期维持较低水平。基于此,构建F3H RNAi反义载体,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入不同大豆品种,获得了5个转基因新材料。
崔艳伟李文龙常文锁李喜焕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含量基因表达RNAI
黄淮海大豆高异黄酮种质筛选与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大豆(Glycine max L.)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子粒中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保健行业和医学领域。异黄酮属于生物黄酮的一种,只能在植物体内合成。本研究利用高效液...
崔艳伟
关键词:大豆种质筛选异黄酮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医用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羟化酶基因C4H、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在高异黄酮品种中豆27 R2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异黄酮品种楚秀;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异黄酮合成酶基因IFS在中豆27 R8期子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楚秀;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CPR在中豆27 R7期叶片与子粒的表达量与楚秀相比显著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是形成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高低的重要原因。
崔艳伟李文龙常文锁李喜焕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相关基因
黄淮海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与特异种质遴选被引量:5
2013年
以黄淮海生态区181份栽培大豆与3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子粒异黄酮及组分含量,分析该地区大豆子粒异黄酮含量遗传变异,遴选高异黄酮特异种质,为相关基因克隆表达、RIL群体构建和专用型品种选育提供资源。结果表明,供试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在1462.6—6115.5μg/g,平均为3558.2μg/g,最大差异可达4.2倍;供试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在3896.1—7440.4o-g/g,平均为5182.4μg/g,最大差异可达1.9倍。可见,黄淮海生态区大豆资源异黄酮及组分含量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大豆。从供试资源中遴选出异黄酮含量超过6000μg/g特异种质4份(超过7000μg/g种质1份)。
崔艳伟李喜焕李文龙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异黄酮栽培大豆野生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