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月秋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受体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酶活化受...
  • 3篇蛋白酶活化受...
  • 3篇血小板
  • 3篇他汀
  • 3篇普伐他汀
  • 3篇活化
  • 3篇活化受体
  • 3篇冠脉
  • 3篇伐他汀
  • 2篇动脉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冠脉综合征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覃月秋
  • 5篇楚罗湘
  • 3篇梁志山
  • 3篇杨帆
  • 3篇周素娴
  • 3篇莫昌干
  • 3篇高艳
  • 2篇何柳平
  • 1篇王晓迪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125例SAP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入院时富血小板血浆中PAR-1的水平,记录随访18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AR-1对S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分析S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SAP患者PAR-1水平为(2. 79±0. 34) pg/ml。TC、LDL、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PAR-1水平均为SAP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 <0. 05)。当PAR-1为2. 854 ng/ml时,其预测S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 1%、91. 4%。结论 PAR-1水平升高是S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可作为评估SAP长期预后的指标。
覃月秋高艳潘程婕楚罗湘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事件长期预后
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普通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普伐他汀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干预;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CRP干预;普伐他汀+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和CRP干预。采用20%三氯化铁浸润的滤纸包裹大鼠颈动脉建立血栓模型,记录形成闭塞血栓的时间并称量所形成血栓的重量。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凝血酶的水平。结果普伐他汀治疗后的大鼠颈动脉形成闭塞血栓时间有明显延长,CRP静脉注射对该模型的血栓形成时间无明显影响,而各组形成血栓的质量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AYPGKF-NH2(100μmol/L)刺激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加,普通对照组P选择素的阳性百分率从3.4%增加至46%。而与普通对照组比较,普伐他汀或CRP均使得GYPGKF-NH2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明显下降。在普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P注射的大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更进一步下降至25%。大鼠血浆中基础可溶性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较低,CRP刺激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增加约22%,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9.64±0.81)pg/mL vs(11.34±0.74)pg/mL,P<0.05]。静脉给予CRP注射4 h后血清F1+2水平较基础状态明显增高[(2.57±0.4)pg/mL vs(0.72±0.11)pg/mL,P<0.01];而预先给予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血清F1+2水平(1.93±0.25)pg/mL。结论普伐他汀能延长CRP刺激下氧化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在炎症状态下他汀的抗血栓作用可能带来更多临床益处。
楚罗湘覃月秋周素娴杨帆梁志山莫昌干
关键词:普伐他汀C反应蛋白血栓
e-Tracking技术评估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评估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8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无狭窄组(A组)、轻度狭窄组(B组)、中度狭窄组(C组)、重度狭窄组(D组),D组又根据病变血管数量分为D1、D2、D3组,每组30例,应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e-Tracking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深,IMT、Eρ、β、AI、PWVβ值升高而AC值降低,各参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除年龄、BMI、TC等混杂因素后,Eρ、β对血管弹性的检测最为敏感,除D2和D3组之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是AC,血管顺应性与冠脉狭窄程度呈反比,但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75%),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间无统计学意义;IMT在A和B组、A和C组、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狭窄越严重,颈动脉弹性受损越明显,其中Eρ、β在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弹性相关性的敏感性较高,IMT在冠脉狭窄程度较轻时变化不显著,当多支冠脉狭窄≥75%时,2支与≥3支血管病变中颈动脉总体弹性变化差异不大。
覃月秋何柳平
关键词:E-TRACKING技术冠脉狭窄颈动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为探讨多种途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5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1组(UA-1组,任何一支血管狭窄≥75%)、不稳定型心绞痛2组(UA-2组,50%≤任何一支血管狭窄<75%)、对照组(Cont组,冠脉造影、心肌酶谱正常),每组30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结果 Cont组、UA-2组、UA-1组、NSTEMI组、STEMI组的PAR-1浓度依次逐渐升高,分别为(2.35±0.10)ng/ml、(2.66±0.14)ng/ml、(2.85±0.17)ng/ml、(3.81±0.15)ng/ml、(3.95±0.24)ng/ml,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869,P<0.001),5个研究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STEMI和NSTEMI组间、UA-1和UA-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急性心肌梗死各组(STEMI、NSTEMI组)与心绞痛各组(UA-1、UA-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或P<0.05),ACS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CS患者血小板PAR-1表达明显增加,PAR-1通路激活可能是ACS发生的始动因素,因此适当抑制PAR-1表达或许成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新的有效靶点。
覃月秋楚罗湘高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酶活化受体-1抗血小板聚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普伐他汀体外干预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体外研究给予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干预及ADP刺激AM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的变化。结果:ACS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结论:ACS患者血小板表达PAR-1明显增加,普伐他汀体外干预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进一步血小板PAR-1的表达。
楚罗湘覃月秋莫昌干周素娴杨帆梁志山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酶活化受体-1普伐他汀血小板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大于60岁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在接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硝普钠或硝酸酯类药物等)的基础上,观察组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持续静滴24 h,对照组用多巴胺持续静滴24 h。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四腔、三腔、二腔长轴切面观获得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应变峰值,在左室基底部、心尖部短轴切面观获得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AR)、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PBR)及左室整体旋转角度峰值(PTW),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各部位应变峰值以及左室旋转参数PAR、PBR、PT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左西孟旦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早期定量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
何柳平覃月秋高艳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西孟旦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普伐他汀和CRP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调节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他汀组+ADP组,CRP组,普伐他汀+CRP联合组。采用流式细技术检测PAR-1和LOX-1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TXB2和F1+2水平。结果 5μmol/L ADP刺激能促使血小板PAR-1表达增加35%。50μg/mL CRP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1μmol/L、10μmol/L普伐他汀均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联合应用CRP和普伐他汀更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较单独使用CRP或普伐他汀降低更显著(P<0.05)。单纯ADP刺激后TXB_2较基础时明显增高(P<0.01),50μg/mL CRP、10μmol/L普伐他汀干预后ADP刺激的TXB_2分别下降为(112.68±24.48)pg/mL、(146.48±46.54)pg/mL,与单纯ADP刺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显著增加ADP诱导的F1+2水平(P<0.01),10μmol/L普伐他汀对ADP诱导F1+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LOX-1表达(1μmol/L和10μmol/L普伐他汀处理后MFI分别为:1.80±0.19和1.62±0.16),与单纯ADP刺激后LOX-1表达(MFI:3.16±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对ADP刺激的血小板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AR-1在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和CRP通过不同机制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提示在炎症状态下他汀仍能起着重要的抗血栓作用。
楚罗湘周素娴杨帆覃月秋梁志山莫昌干王晓迪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普伐他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