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淑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6篇病毒
  • 5篇乙型
  • 4篇抗病毒
  • 4篇肝硬化
  • 3篇血清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核苷
  • 3篇病毒治疗
  • 2篇代偿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低分子肝素钙
  • 2篇乙肝
  • 2篇乙肝肝硬化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机构

  • 12篇东莞市厚街医...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林淑珍
  • 4篇刘志华
  • 4篇谢奇峰
  • 4篇徐启桓
  • 4篇揭育胜
  • 4篇舒欣
  • 4篇齐青松
  • 4篇李刚
  • 3篇黄石
  • 3篇汪和明
  • 3篇陈旎
  • 2篇张小静
  • 2篇周善存
  • 2篇张晓静
  • 2篇张志安
  • 1篇陈以初
  • 1篇陈禄彪
  • 1篇谭素云
  • 1篇王惠华
  • 1篇赵桂玉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给予鳖甲煎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及肝脏弹性。结果:治疗4、8、12周时,两组患者HBV-DNA、肝脏弹性测值(LSM)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BV-DNA、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水平,调节肝脏弹性。
林淑珍齐青松刘志华张晓静张志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鳖甲煎丸
东莞市厚街医院2004年住院麻疹病例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东莞厚街医院住院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04年1~12月厚街医院149例麻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分布在5个月~35岁之间,高发年龄为18-30岁(59例占39.60%)。其次为9个月~6岁(47例占31.54%);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66例占44.30%),单月发病数最高为5月,共26例;出现并发症38例(25.50%),其中肝损害27例。结论:在东莞厚街住院麻疹病人主体是成年人;麻疹流行季节有向春末夏初推移的趋势;成人麻疹易出现肝损害。
齐青松汪和明张小静黄石刘志华林淑珍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8例
2004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 4 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葛根素治疗 ,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 ,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四项 (TT、PT、APTT、FIB)、血小板 (PLT)变化。结果 :该方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症状缓解率达 91.7% ,心电图改善率达 85 .4 % ,且治疗后FIB明显降低 ,TT、PT、APTT及PLT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副作用较少 ,是目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较好的方法。
周善存梁庆华林淑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葛根素不稳定心绞痛高凝状态
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Fas L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及协作单位就诊的40例CH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20例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无偿献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24周时测定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健康组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同期测定上述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是否转阴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RVR组和n RVR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分别为(17.67±2.90)μg/L、(0.165±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1.24)μg/L、(0.098±0.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分别为(11.56±2.82)μg/L、(0.109±0.010)μg/L,明显低于n RVR组的(16.93±2.56)μg/L、(0.161±0.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可溶性Fas、Fas 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4周,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分别为(8.95±1.49)μg/L、(0.099±0.008)μg/L,明显低于n RVR组的(12.07±2.45)μg/L、(0.145±0.0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可溶性Fas、Fas L含量降低,趋向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血清可溶性Fas、Fas L接近正常值。因此,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文虎林淑珍李新城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2003—2004年东莞厚街住院麻疹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东莞厚街麻疹患者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和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厚街医院308例麻疹住院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年龄分布在5个月~35岁之间,高发年龄段为18~30岁131例(42.53%),其次为9个月~6岁90例(29.22%);高发季节为4~6月共130例(42.21%),单月最高为5月,共52例;出现并发症共98例(31.82%),其中肝损害55例(18岁以下17例,18岁以上38例)。结论成年人麻疹有增多趋势;麻疹流行季节有向春末夏初推移的趋势;成人麻疹易出现肝损害。
齐青松汪和明张小静黄石刘志华林淑珍
关键词:麻疹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短期转归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143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分为低病毒载量组46例和高病毒载量9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低病毒载量组21例、高病毒载量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意愿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前两组患者人口学及基线ALT、ALB、TBil、CHE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T、HBeAg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48周血清AST、ALT、TBiL、ALB、CH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相近,而低病毒载量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均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并不随着病毒载量的下降而缓解,低病毒载量患者也应当重视早期治疗。
徐启桓揭育胜林淑珍舒欣陈旎谢奇峰李刚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硬化病毒载量
不同病毒载量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对不同病毒载量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3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HBV—DNA〈105拷贝/ml=组46例和高病毒载量(HBV-DNA≥10^5拷贝/m1)组97例。高、低病毒载量组继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在治疗观察期间,与对照组相比,低病毒载量治疗组AST明显下降,ALB、CHE明显上升,HBV.DNA转阴率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载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ST、ALT、TBIL明显下降,ALB、CHE明显上升,HBV-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96.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有下降,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核苷类药物能改善不同病毒载量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和延缓病情进展。
林淑珍徐启桓舒欣揭育胜陈旎谢奇峰李刚
关键词:病毒载量失代偿期肝硬化核苷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干预的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对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对46例高脂血症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凝血功能(TT、PT、APTT、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变,降低总胆固醇的总有效率达95.6%,降低甘油三酯的总有效率为84.8%,且治疗后FIB、D-D明显降低,TT、PT、APTT及PLT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对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副作用较少,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较好的方法。
周善存林淑珍王惠华汪和明陈以初吴耀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高脂血症高凝状态低总胆固醇干预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将1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其中恩替卡韦30例、阿德福韦酯25例、拉米夫定16例、替比夫定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ST、ALT、TBil明显下降,Alb及胆碱酯酶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0、2.410、2.067、-5.369、3.713,均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P=0.001)。治疗组及对照组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65.4%及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1,P=0.001)。治疗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7%比11.43%,P一0.016)。治疗组无肝细胞癌发生,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5例,占6.85%,对照组8例,占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7,P=0.341)。治疗组中1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在42周出现病毒学反弹,HBeAg由阴性转为阳性,肝功能恶化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核苷类药物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复制,提高HBeAg转阴率。治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毒变异耐药情况,防止肝功能恶化。
林淑珍徐启桓舒欣揭育胜陈旎谢奇峰李刚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硬化核苷类抗病毒药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8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对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PCT、CRP测定结果,并评价两种筛选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CT、CRP水平、PCT阳性检测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与CRP检测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与CRP比较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更高,实施血清PCT水平的监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林淑珍赵桂玉谭素云黄石
关键词: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