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anti-VEGF)治疗后眼内代谢的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例BRVO继发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房水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进行代谢物的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差异表达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结果:抗VEGF治疗1个月后,所有BRVO继发ME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BRVO继发ME患者房水的代谢产物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房水中的4-Oxo-2-壬烯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PC(16:0)、7-烯胆(甾)烷醇和PC[20:4(8Z、11Z、14Z、17Z)/P-18:0]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含量降低的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α-亚油酸代谢和亚麻酸代谢等通路(P<0.05)。结论:抗VEGF治疗后的BRVO继发ME患者眼内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脂类代谢物水平明显降低。
- 孙一宁杨纯黄颖黄颖姜丹葛丽娜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代谢组学视网膜
- T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矫正散光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丁品状体(toricimplantablecontact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方法对22例(31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散光度数为(-1.50~4.75)D之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TICL,手术前后裸眼视力(Log.MAR)分别为1.16±0.31、0.23±0.17、0.25±0.18,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26±0.17、0.13±0.13、0.1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TICL预计矫正等效球镜度数与术后1个月实际矫正度数一致(r=0.938,P=0.000),预计矫正等效球镜度数与术后3个月实际矫正度数一致(r=-0.946,P=0.000);植入TICL预计矫正散光度数与术后1个月实际矫正散光度数J0一致(r=-0.526,P=0.002),与术后3个月实际矫正散光度数J0一致(r=-0.542,P=0.002)。预计矫正散光度数与术后1个月实际矫正散光度数J0,一致(r=-0.710,P=0.000),与术后3个月实际矫正散光度数J45一致(r=-0.878,P=0.000)。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933.65±263.07)、(2899.35±256.84)、(2877.13±274.5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可预测性,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葛丽娜王勤美薛安全俞阿勇朱双倩郑景伟
- 关键词:高度近视散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