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诗文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支流
  • 2篇植管
  • 2篇水管
  • 2篇水生
  • 2篇水生动植物
  • 2篇模拟装置
  • 2篇进水管
  • 2篇沉积物
  • 2篇出水
  • 2篇出水管
  • 1篇动植物
  • 1篇悬浮物
  • 1篇营养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物
  • 1篇水槽
  • 1篇水体
  • 1篇水体营养
  • 1篇水体营养盐
  • 1篇太湖

机构

  • 5篇河海大学

作者

  • 5篇袁旭音
  • 5篇李正阳
  • 5篇许海燕
  • 5篇陈诗文
  • 3篇金晶
  • 2篇金晶
  • 1篇叶宏萌
  • 1篇陈海龙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西苕溪流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2016年
为了解东、西苕溪流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规律及环境意义,在东、西苕溪分别选取了3条具有代表性的支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磷进行提取,得到5种磷形态,进而对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苕溪流域各无机磷形态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HCl-P>Res-P>NaOH-P>BD-P>NH_4Cl-P,西苕溪流域各无机磷形态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Res-P>NaOH-P>HCl-P>BD-P>NH_4Cl-P;东苕溪表层沉积物中的TP含量略低于西苕溪,总磷和磷形态的含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各支流磷形态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西苕溪流域内表层沉积物中的BAP含量比东苕溪高,表明西苕溪内磷的生物可利用性高。另外,相关分析表明磷形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许海燕袁旭音陈海龙李正阳金晶陈诗文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支流苕溪流域
一种水生动植物动态实验研究模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动植物动态实验研究模拟装置,包括:支架、水泵、多个种植管、水槽、支撑卡钩、直角U形管、进水管、出水管,所述支架从上到下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卡钩,所述对称的支撑卡钩之间横向设置有种植管,所述多个种植管首尾...
金晶袁旭音陈诗文李正阳许海燕
文献传递
太湖流域上游东苕溪干流沉积物和悬浮物的氮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7年
氮是影响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的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不同.使用连续提取法对东苕溪干流悬浮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形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各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苕溪水体氮污染严重,总氮浓度均值为4.48 mg/L.悬浮物中各形态氮含量均高于沉积物,其中悬浮物中铁锰氧化态氮(IMOF-N)含量所占比例最大,均值为1506.94 mg/kg;沉积物中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最高,均值为625.31 mg/kg.IMOFN、OSF-N含量受阳离子交换量、粒径影响显著,均与总氮浓度显著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的性质对IMOF-N及OSF-N含量影响较显著,并且总体上对悬浮物的影响强于沉积物.另外,悬浮物有助于水体中的氮发生硝化反应向硝态氮转化,沉积物则有助于水体的氮发生还原作用向氨氮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水体中的悬浮物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
金晶袁旭音陈诗文李正阳叶宏萌许海燕
关键词:太湖流域悬浮物影响因素
一种水生动植物动态实验研究模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动植物动态实验研究模拟装置,包括:支架、水泵、多个种植管、水槽、支撑卡钩、直角U形管、进水管、出水管,所述支架从上到下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卡钩,所述对称的支撑卡钩之间横向设置有种植管,所述多个种植管首尾...
金晶袁旭音陈诗文李正阳许海燕
西苕溪支流河口水体营养盐的特征及源贡献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支流是干流营养物质的重要贡献源,也是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关键区域.为探明西苕溪营养物质来源,有效控制该流域的水质污染,对西苕溪支流河口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营养盐的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利用PMF源解析模型对西苕溪10条典型支流的污染源贡献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中下游支流的TN、TP浓度高于上游支流,枯水期TN、TP浓度均值是4.25 mg·L^(-1)和0.11 mg·L^(-1),丰水期对应浓度均值为3.15 mg·L^(-1)和0.09 mg·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其时空变化较显著;支流水体的氮磷形态组成各不相同,反映支流流经区域周围土地利用的差异.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影响西苕溪支流营养盐的污染源有农田径流、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三类,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上游支流营养盐中农田径流的贡献率是40%和35%,中游养殖废水贡献率是33%和30%,而枯水期的生活污水则比丰水期贡献较多营养盐.因此,在整治改善西苕溪流域水质时,应考虑营养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支流周边环境.
陈诗文袁旭音金晶李正阳许海燕
关键词:营养盐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