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院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入院时减少超过4分或出院时NIHSS评分为0分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组和非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血常规、生化指标、卒中分型等因素,将单因素中有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卒中亚型、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 732,P=0. 025),房颤史(OR=1. 572,P=0. 015),糖尿病史(OR=0. 650,P=0. 022)是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不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房颤所致的小栓塞事件对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有积极作用。 王艺蓉 朱陶 张明 李芳 张树山 余巨明 李健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改善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情况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采用亚低温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治疗后,患者康复情况及血清中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干预,体温控制在30~35℃,梯度回温,12~20h体温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检测血清中CGRP、5-HT水平;使用生活满意指数A(LSIA)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能力进行评价,使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对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总体康复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总体康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GRP、5-H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CGRP、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Zung评分及LSI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Zung评分及LSIA评分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能力和心理抑郁状态,改善血清中CGRP、5-HT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密 张明 郑永平关键词:脊髓损伤 亚低温疗法 康复 一种用于消化科的便捷式护理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科的便捷式护理床,所述便捷式护理床包括底座、活动床板、牵引装置、升降装置和电控组件,通过将活动床板设置为三段式,腿部板、臀部板和背部板,并两两转动连接,通过电控组件控制第一电机,使腿部板逐渐转动为... 唐丽君 李保华 张明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01~2021-04以便利抽样法抽取我市3个乡镇6个自然行政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3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行传统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胆固醇、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脑卒中发生率及其他疾病住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及健康行为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共发生3例(4.35%)脑卒中,低于对照组的10例(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有2例(2.90%)观察组患者因其他疾病住院,与对照组的4例(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与传统健康管理相比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脂相关指标,提高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得分,并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张明 唐丽君 陈静 蒋道洪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前列地尔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屏气指数(BHI)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仅为35. 2%,观察组有效率达到61.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VR、BHI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在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 8%,13. 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有效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同时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张明 李密 郑永平 唐丽君 隆世宇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前列地尔 缺血性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功能 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022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收治的19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分,110例)和预后不良组(≤3分,8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脑出血特征与术后情况。分析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57.29%(110/19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糖尿病史、吸烟史、年龄≥60岁、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出血量≥50ml、脑中线移位≥1cm、手术方式为开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h、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躁动、术后收缩压>180mmHg、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出血量≥50ml、脑中线移位≥1cm、手术方式为开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h、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躁动、出血破入脑室是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其预后不良主要受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时的GCS评分、脑出血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杜娟 李智慧 郭建华 袁艺源 张明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不良 术后并发症 四川省仪陇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四川省仪陇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省仪陇县地区4家医院就诊的8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为2组,其中就诊时间在6 h以内者为观察组(共145例),就诊时间超过6 h者为对照组(共748例)。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族史、慢性病史、距离医疗机构车程及《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得分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延迟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社保、公费、有家族史、有慢性病史、《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得分为四川省仪陇县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延迟的独立性保护因素;年龄、距离医疗机构车程为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仪陇县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延迟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族史、慢性病史、疾病知晓度及距离医疗机构距离为独立性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对针对性进行干预。 张明 唐丽君 郑永平 陈静 李密 鲜婷婷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于同质化管理与医防融合的“医疗质控中心+”县域医共体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观察基于同质化管理与医防融合的“医疗质控中心+”县域医共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选择本地区4个乡镇卫生院妇产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3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共68人,2021年1月实施同质化管理与医防融合的“医疗质控中心+”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同质化管理与医防融合的“医疗质控中心+”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病历、患者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岗位工作、急救与药品管理、重症患者管理评分实施前明显提高,护士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及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同质化管理与医防融合的“医疗质控中心+”县域医共体模式可有效提高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护士核心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黄贻泽 胡仁英 张雪岷 张勇 张明 陈丽尧一种心血管护理穿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护理穿刺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护理穿刺装置,包括U型夹板,所述U型夹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A伸缩组件,所述U型夹板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B伸缩组件,所述A伸缩组件的上表... 蒋柳 张明 刘丽君 张莎莎rTMS对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脑网络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脑网络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例aMCI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真刺激组)15例和rTMS假刺激组(假刺激组)15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记忆量表(CMs)测试,采集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同时真刺激组采集其静息态功能磁共震成像(fMRI)数据;磁刺激参数:刺激部位为左侧额叶背外侧皮质(dIPFC),强度为RMT的90%,频率为15Hz,每日20个序列,间隔时间25S,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rTMS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量表测试,采集真刺激组fMRI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CMS测试结果;分析以左侧dIPFC为感兴趣区域(ROI)的功能性连接情况。结果:①rTMS对aMCI的认知能力有改善作用;②真刺激组治疗后右侧额中、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双侧丘脑等多个脑区与左侧dIPFC功能性连接增强,右侧补充运动区等脑区连接降低。结论:高频rT—MS对aMCI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DMN)有修复作用。 隆世宇 王晓明 罗成 刘新 杨飞 何苏 何林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