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秋
- 作品数:3 被引量:1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评价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6
- 2016年
- 目的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呼吸问卷(CC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测试量表(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对常州市永红及魏村地区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9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SGRQ、CAT、m MRC、CCQ、BODE指数评分及6MWT、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各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将COPD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等进行分组,观察各评分系统用于不同COPD人群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综合评估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意义。结果90例患者SGRQ总分为(21.9±14.4)分,CAT评分为(17.0±5.9)分,m MRC评分为(1.3±1.2)分,6MWT为(390.7±86.2)m,BODE评分为(2.6±1.7)分。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患者FEV1%pred、CAT评分、m 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的COPD患者FEV1%pred、6MWT均分别低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CAT评分、m 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均分别高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级患者体质指数(BMI)、SGRQ评分、CAT评分、m MRC评分、CCQ评分、6MWT及年加重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pred)与CAT评分、m 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BODE呈负相关(r=-0.338、-0.703、-0.529、-0.852、-0.837,P<0.01);与呼气峰流速(PEF)、6MWT及BMI呈正相关(r=0.869、0.572、0.322,P<0.01)。使用CAT评分和m M
- 杜晓秋周军张秋娣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CATSGRQ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综合评估及其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分布构成,分析其生活质量状况,为COPD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常州地区40岁以上人群横断面调查中确诊为COPD的2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05例,女性69例,年龄42~91岁,平均年龄(70.4±8.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第1秒呼出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诊断为COPD。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评估,综合评估按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A、B、C、D分级,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或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第1秒呼出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进行综合评估。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SGRQ评分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流调人群中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者分别采用mMRC指数和CAT评分进行综合评估分组,其A、B、c、D各组的例数构成比分别为36.9%(101/274)、29.9%(82/274)、9.1%(25/274)和24.1%(66/274);25.5%(70/274)、41.6%(114/274)、6.6%(18/274)和2613%(72,274)。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患者的SGRQ总评分及SGRQ3个分问卷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MRC指数进行分组,其SGRQ总评分及SGRQ3个分问卷评分各组之间两两比较,A组与B组及D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AT评分进行分组,其SGRQ总评分及SGRQ3个分问卷评分,除症状评分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D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MRC指数及CAT评分系统分别进行COPD综合评估的人群分布构成情况略有差异
- 王丽东周军鲁菲菲杜晓秋崔德月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问卷综合评估
- 常州市城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常州市城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西林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926例为调查对象,设计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检测。以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FVC〈70%,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统计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慢阻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测合格的3 663名调查对象,其中慢阻肺患者确诊病例274例,现患率为7.5%,城市为6.5%,农村为8.4%,男性为12.6%,女性为3.4%。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家中烹饪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呼吸疾病家族史、幼年咳嗽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因素与慢阻肺发病风险显著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为男性(OR=0.458,95%CI:0.226~0.931),年龄越大(OR=2.947,95%CI:0.990~8.771),体重指数越低(OR=0.510,95%CI:0.277~0.937),吸烟指数越高(OR=为1.817,95%CI:1.029~3.210),有呼吸系统疾病史(OR=5.387,95%CI:3.971~7.308)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显著关联。结论常州市城镇40岁以上居民其慢阻肺发生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密切相关,应重视其早期诊断,早期防治。
- 王丽东周军杜晓秋鲁菲菲崔德月
- 关键词: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