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丁酸
  • 4篇丁酸钠
  • 4篇酸钠
  • 3篇血流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通透性
  • 2篇血流量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烧伤
  • 2篇烫伤
  • 2篇通透性
  • 2篇缺血
  • 2篇组蛋白
  • 2篇酶抑制剂
  • 2篇管通
  • 2篇灌注
  • 2篇肠缺血
  • 1篇电针

机构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4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6篇胡森
  • 6篇张文华
  • 5篇李雨梦
  • 3篇李静远
  • 2篇白晓东
  • 1篇石现
  • 1篇吕艺
  • 1篇何波
  • 1篇戴跃龙
  • 1篇李炎光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6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必净注射液减少烧伤休克补液量的研究
本文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能否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脏器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减少烧伤休克早期血容量丢失和补液量,起补液替代治疗作用.比格犬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烧伤+乳酸林格液组和烧伤+乳酸林格液含血必净组,每组n=8.手术...
胡森马丽千唐富波李静远张慧萍张文华
关键词:烧伤血必净注射液血流动力学实验药理
丁酸钠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小肠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BTR)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I/R 1 h组和4 h组(I/R1组和I/R4组),BTR干预1 h组和4 h组(BTR1组和BTR4组),每组10只.丁酸钠组和肠I/R组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 min,恢复灌流后观察4 h,制备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夹闭动脉.BTR组于术后立即行皮下注射BTR(400mg/kg),假手术组和肠I/R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I/R 1 h和4 h后,测定小肠黏膜血流量,取血浆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取小肠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D A)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a s c u l a 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检测小肠微血管通透性和含水率,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变化.结果:肠I/R致小肠损伤组血浆T N F-α、D A O及小肠组织含水率、微血管通透性、M D A、M P O、V E G 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肠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P<0.05),小肠损伤明显.与对应时间点I/R组相比,B T R治疗后血浆T N F-α、D A O及小肠组织含水率、微血管通透性、MDA、MPO、VEGF明显降低(P<0.05),小肠黏膜血流量升高(P<0.05),小肠损伤减轻.结论:BTR减轻大鼠肠I/R后小肠微血管通透性、组织水肿,增高小肠黏膜血流量,具有一定的小肠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小肠VEGF表达有关.
唐富波张文华李雨梦胡森白晓东
关键词:丁酸钠小肠损伤微血管通透性
电针“足三里”穴激活多巴胺机制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h组和4h组、电针1h组和4h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min,恢复灌流1h和4h,制备肠I/R模型。电针组于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min。再灌注1h和4h后,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多巴胺(DA)水平,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取心肌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左心尖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1h组和4h组血浆DA水平下降,而TNF-α、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MPO活性升高(均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相应时段模型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后血浆DA水平升高,血浆TNF-α、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MPO活性降低(除CK-MB 4h、MPO 4h和MDA 1h外,余均P<0.05),心肌组织损伤减轻。I/R损伤1h时电针抑制心肌MDA含量、MPO活性的百分比分别是9%、13%,4h时分别是30%、1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减轻大鼠肠I/R后心肌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电针"足三里"穴升高血浆DA,降低血浆TNF-α和心肌组织MPO、MDA,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李雨梦石现唐富波张文华胡森
关键词:电针心肌损伤炎性反应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10)g,随机分为正常组、烫伤+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烫伤+丁酸钠组(丁酸钠组)。对照组和丁酸钠组采用沸水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正常组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烫伤后3和6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取肝脏组织检测组织含水率及肝脏微血管通透性。结果烫伤后3和6 h,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肝脏血流量均显著减少,微血管通透性、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升高;烫伤后3和6 h,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微血管通透性、肝脏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降低,血流量均显著增加。结论丁酸钠减轻严重烫伤后肝脏水肿,增加肝脏血流量,对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唐富波何波张文华李雨梦李静远胡森
关键词:丁酸钠烫伤肝脏水肿谷丙转氨酶
丁酸钠对重度烫伤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重度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n=16)。烫伤组和丁酸钠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Ⅲ度烫伤动物模型,并于制模完成后即刻皮下分别注射丁酸钠400 mg/kg(丁酸钠组)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烫伤组)。假烫组以37℃水代替沸水。各组动物于烫伤后2.5 h和5.5 h从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蓝2.5 mg。伤后3 h和6 h,每组各取8只动物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取心肌组织标本,测定葡聚糖蓝含量,以反映心脏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干/湿重法测定心肌组织含水率。结果:与假烫组相比,烫伤组大鼠伤后3 h和6 h,血浆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组织含水率明显增加(P均<0.05)。丁酸钠组大鼠在烫伤后3 h和6 h,血浆CK-MB水平、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组织含水率虽然高于假烫组,但较烫伤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丁酸钠能够降低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于严重烫伤引起的心肌损害有显著保护作用。
张文华唐富波李炎光李雨梦吕艺戴跃龙胡森
关键词:烫伤心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血管通透性丁酸钠
丁酸钠对特重度烧伤大鼠脏器功能及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特重度烧伤大鼠脏器功能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与烧伤组采用沸水烫大鼠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TBSAⅢ度烧伤,伤后分别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与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假伤组37℃温水浸泡后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伤后3 h和6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肾、小肠黏膜血流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二胺氧化酶(DAO);处死大鼠取脏器组织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心、肺、肝、肾和小肠含水率。结果丁酸钠组伤后3 h肾和小肠黏膜血流量[(93.56±11.56)、(84.65±12.64)BPU]分别高于烧伤组[(80.71±10.53)、(59.64±11.82)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4、4.087,P值均小于0.05);心、肺、小肠含水率[(72.35±1.93)%、(69.56±1.83)%、(63.75±2.58)%]以及CK-MB水平(2794.56±291.54)U/L分别低于烧伤组(74.45±1.62)%、(73.56±1.69)%、(72.54±2.93)%、(3676.32±259.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7、4.541、6.368、6.388,P值均小于0.05)。丁酸钠组伤后6 h肝和小肠黏膜血流量[(65.36±11.79)、(62.65±12.56)BPU]分别高于烧伤组[(51.72±10.54)、(31.56±12.72)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9、4.919,P值均小于0.05);肺、肝、肾和小肠含水率[(73.72±2.05)%、(78.41±1.84)%、(75.64±2.63)%、(70.53±3.13)%]分别低于烧伤组[(80.62±2.16)%、(82.62±1.93)%、(80.32±3.05)%、(81.53±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53、4.465、3.286、7.420,P值均小于0.05);丁酸钠组血浆ALT(96.36±6.56)U/L、Cr(79.35±4.16)μmol/L、DAO(78.54±5.23)U/L、CK-MB(3712.64±309.45)U/L分别低于烧伤组[(113.54±7.41)U/L、(90.34±5.37)μmol/L、(92.34±5.34)U/L、(5264.46±351.6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0、4.576、5.222、9.370,P值均小于0.05)。结论丁酸钠能够增加特�
唐富波张文华李雨梦李静远刘锐胡森白晓东
关键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烧伤丁酸钠脏器功能血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