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豪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共建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绿地系统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景观塑造
- 2016年
-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风貌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将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和古树名木等具有高价值的景观资源与城市绿地整合、重构,不仅有利于城市绿地更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塑造出高品位的城市特色景观.本文以孟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特色景观规划为例,分别从市域层面、城市层面和具体公园建设层面,阐述了城市特色景观的塑造.
- 吴明豪刘志成
-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特色规划设计
- “公园城市”——城市绿色空间的构建策略被引量:9
- 2019年
-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全新发展理念的体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本文梳理了近现代以来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脉络,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需要“顺自然之理、营人文之韵”,城市绿色空间构建应该从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考虑,建设尊重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的可持续、高品质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 吴明豪王博娅刘志成戴晨峪
- 关键词:公园城市
- 浅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被引量:11
- 2016年
-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相关理论被引入到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形成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规划方法。本文通过对生境单元集合体、景观生态优化法和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运用等景观生态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梳理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侧重点及优缺点,以期为未来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 吴明豪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
- 传统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创新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文章概述了传统材料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了传统材料要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焕发生命力,不仅要寻找新的应用方式,而且要探索在不同方面创新应用。文章借助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用传统材料的优秀案例,来体现传统材料在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中的价值,同时提出对传统材料使用应与时俱进,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 吴明豪刘志成
- 关键词:景观
- 唱响园艺主旋律 探索展园建构的生态途径——2019世园会国外设计师创意展园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 为了表达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国外设计师展园的设计致力于突出园艺的自然理念与生态价值。本文阐述了创意展园设计中设计师在对生态学原理、自然植物群落以及植物的生长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创新性...
- 吴明豪张翔刘志成
- 关键词:植物配植植物群落地域性
- 文献传递
- 时代视角下对乡土景观的反思
- 2016年
- 由于受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影响,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被"全球化"大潮所淹没,这些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中.塑造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是对乡土景观的时代需求.本文通过对乡土景观概念的研究、探讨,寻找其在时代变化下的角色定位,以把握乡土景观设计具体需求与内容.以期从乡土景观中汲取设计语言,形成更好地尊重场地、尊重和满足当地人的生活和行为需要的作品.
- 吴明豪刘志成
- 关键词:乡土景观
- 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变迁和破碎化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联系它们的外围缓冲地带。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对改善北京市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建设活动使景观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发生了改变,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影响了这一区域景观的整体性,成为区域生态格局的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这一区域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4个时段景观变迁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三山五园"地区内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水平差异,为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 吴明豪刘志成
- 关键词:破碎化
- 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形态模拟与弹性修复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断流以来,永定河下游河道被侵占、破坏严重,2019年和2020年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工作。本文选取永定河宛平湖至黄良铁路间河段,模拟不同生态流量和洪水脉冲流量设定下河流形态特征,目的是将补水流量变化与河流形态变化联系,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1)运用Tennant法计算永定河下游生态流量,并选取3种不同等级的生态流量作为后续模拟输入;(2)使用CAESAR-Lisflood模型模拟3种生态流量和4种洪水脉冲流量下的形态特征。【结果】(1)模拟得到3种生态流量下河道内年平均水面面积为439.29~462.74 hm^(2),水面高度在40~52 m之间,最大流速为1.49~2.24 m/s。河道内侵蚀区域面积为52.18~77.94 hm^(2),沉积区域为61.70~101.39 hm^(2)。4种洪水脉冲流量下,河道内年平均水面面积为637.58~769.25 hm^(2),水面高度在42~55 m之间,最大流速在3.92~5.85 m/s之间。(2)根据不同河段的形态特征,河道内侵蚀/沉积区域范围和5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提出不同河段修复策略,并确定河道内弹性空间范围。【结论】在生态补水工作的促进下,研究河段以及整个永定河北京段断流河段的修复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预留充足的河流空间,允许河道形态变化,发挥河道自我修复能力。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人工监测和策略调整,逐渐恢复断流区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及自然河流景观。
- 吴明豪李豪肖萌刘志成
- 关键词:生态流量情景模拟生态修复
- 景观水文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以洛杉矶河复兴为例被引量:10
- 2020年
-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近几十年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城市河流复兴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面展开。河流生态修复离不开流域景观水文的恢复,引入功能流量概念恢复河流关键生态过程,是城市现实挑战下河流生态修复的最佳途径。针对中国河流修复中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和实践均很匮乏的现状,以几乎完全渠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河为例,解析其过去20余年间3项主要复兴规划和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尤其是水文恢复直接相关的规划与研究内容,包括河道防洪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构建、具体生态恢复策略以及远期生态流量研究等,并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关规划尺度、技术支持及协调管理机制3方面的借鉴经验。
- 吴明豪刘志成刘志成吴竑
- 关键词:水文情势城市河流
-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以孟州市为例
- 2018年
- 城市绿地具有调蓄雨水的功能,将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效结合,有利于缓解城市雨水水文、水质等问题。文章依次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城市各类绿地不同的雨洪管理功能和具体的公园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方法,即将绿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保证各类绿地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管理全过程,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孟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论述,期望对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提供有益的启迪。
- 吴明豪许晓明刘志成
- 关键词:绿地系统雨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