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蜡块技术在细胞学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3年
- 研究分析细胞学病理诊断中细胞蜡块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病理科受检患者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共90例,随机划分,参比组运用常规细胞涂片技术,试验组运用细胞蜡块技术,检查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疾病检出情况,经计算,可见试验组疾病检出率较高(P<0.05),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比较数据显示试验组较高,较参比组良好(P<0.05),疾病诊断特异性,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 细胞学病理诊断中,细胞蜡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患病患者疾病检出,保障其疾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效果良好。
- 刘俊芳
- C-erB-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并将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C-erB-2、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erB-2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P<0.05);PR与组织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er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2、ER及P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商庆花赵岭岭刘俊芳吴春平李景光刘艳彩
-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C-erbB-2 在子宫内膜息肉恶变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和30子宫内膜息肉中CerbB-2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的表达,分析CerbB-2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erbB-2表达分别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到子宫内膜癌期间,CerbB-2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 赵岭岭刘俊芳吴春平李景光刘艳彩
- 关键词:血管生成免疫组化
- C-erbB-2与雌孕激素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ER和PR在50例正常子宫内膜、5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50例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及检测C-erbB-2与微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的表达,分析CerbB-2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 C-erbB-2、ER、PR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阳性率分别为62.00%、96.00%、98.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6.00%/8.00%、84.00%/76.00%、68.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MVD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子宫内膜息肉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C-erb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CerbB-2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ER及P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且C-erbB-2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 商庆花赵岭岭刘俊芳吴春平李景光刘艳彩
- 关键词:孕激素受体
-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1年
- 为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术前诊刮病理检查对该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度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术前诊刮病理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以后者作为金标准,分析前者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该种方法在肿瘤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细胞分级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00%)和(68.00%)。结论:利用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能够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分型方面起到良好的诊断作用,但在肿瘤细胞分级方面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医师在开展日常诊断工作时,应尽量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使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服务,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早改善。
- 刘俊芳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