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中国经济
  • 2篇镜鉴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越中
  • 1篇政府
  • 1篇政商关系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制
  • 1篇政治体制改革
  • 1篇治道
  • 1篇治道思想
  • 1篇中等收入陷阱
  • 1篇中国政治
  • 1篇中国政治体制
  • 1篇中国政治体制...
  • 1篇市场化
  • 1篇市场化改革
  • 1篇司马迁
  • 1篇内在逻辑
  • 1篇强国

机构

  • 11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AM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11篇陈旭东
  • 9篇田国强
  • 2篇程霖
  • 1篇张申
  • 1篇陈旭东
  • 1篇夏纪军

传媒

  • 3篇学术月刊
  • 2篇人民论坛(中...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经济研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高校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构新时期政商关系的抓手被引量:7
2015年
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对促进当前中国企业以至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以规范、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手段,从合理界定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治理边界入手,才能建立起健康的政商关系,并同时解决好效率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政商关系法治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制度转型和国家治理的视角被引量:33
2015年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的现象,有可能较快地跨越或避免,也可能长时间没能跨越,其关键看处理陷阱的方式是否有效和得当,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轻易否定它,弄得不好可能对转型发展的国家带来重大的失误。尽管"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的,但其内在本质还是制度转型困境,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治理这两大内在逻辑关系,使政府失效、市场扭曲/失灵、社会失范同时存在和相互牵绊,以致滞留在转型途中。中国避免及跨越"陷阱"的治理之道在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即通过合理界定和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来实现从发展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有限政府的转型,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型,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国家公共治理模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论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四个转变被引量:8
2014年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口,改革的路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体制的联动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的问题,由此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切换,获得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整体上,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转变,从单一的经济改革向全方位联动改革转变,从发展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从国际体系参与者向国际体系改革的积极引导者转变。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政府
司马迁的因俗以治思想及其现实镜鉴被引量:3
2016年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习俗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司马迁较早注意到了俗与治的内在关联,但学术界忽视了其在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谱系中"俗"与"治"两大重要范畴进行了关联阐述,介绍了司马迁"因俗以治"治道思想的源流和主张,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延伸与扩展,探讨其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司马迁的治道思想兼容了道家与儒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的不同侧面,而其"善因论"的要义正在于"俗之所欲,因而予之"。(2)因俗以治的核心是因循人"生有欲"和"皆为利"的本性及民间习俗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立俗施事,以达至"事少而功多"的理想治理效果。(3)由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和朴素性质,而且中国古代社会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其在近代以前始终未得到重视和采纳。(4)司马迁"因俗以治"思想给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众多启示:一是要尊重风俗习惯并加以因势利导;二是要注重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三是要让好的习俗成为一种稳态均衡而固定下来并延续下去。文章不仅是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丰富和拓展,而且对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陈旭东田国强
关键词:司马迁治道思想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关键在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被引量:2
2015年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放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之外,还源于我们正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经济体制双转型滞后的问题。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难题,就应当从深层根源去寻求方案。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发展潜力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被引量:17
2016年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拥有许多值得珍视的思想闪光点,对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亦丰富了世界古代经济思想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也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先行思想构成因素之一,如在日本经营管理模式建构、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及宏观经济稳定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借鉴作用。尽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未能独立地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理论,但是可以为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为建立中国经济学派提供思想牵引,为构建中国式管理模式提供哲学基础。因此,准确认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探究民族复兴的经济内涵和实现途径。
程霖陈旭东张申
关键词:历史地位
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个体自利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两个客观现实出发来考察,任何一项改革或制度安排的成功执行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这也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富民强国的逻辑起点。富民强国的内涵在于,富民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富民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富民优先命题的背后,实质是公权力与私权力的边界划分问题,其内在逻辑是"欲富民,需赋私权;保私权,需限公权"。根据这一逻辑,对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推演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结论。中国改革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正是源自遵循了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恰恰是源自对内在逻辑的违背。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并没有特殊性和例外性。
田国强夏纪军陈旭东
关键词:富民强国信息不对称
中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驱动转型与制度治理建设被引量:16
2015年
尽管现有的发展模式让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取得巨大成就,但它只是一种追赶式发展模式,展望未来,之前的成功模式对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延续。从理论、历史和统计三位一体进行学理性分析,中国经济超预期大幅下滑的深层次原因更多是制度层面上的问题,是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政府与市场及社会治理边界不够合理、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中国需要尽快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其关键是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让中国沿着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道路前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和让民营经济发挥主要作用。市场化改革千头万绪,民营经济主体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是三大重要切入口。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改革的执行力和发展的驱动力,还需要从法治、执行力和民主监督三个维度加强综合治理,推动政府善治,建设有限、有为政府。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经济发展
近现代中国的四次社会经济大变革——国企改革的镜鉴与反思被引量:7
2014年
中国自明清之后逐步落后于西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富民强国由此成为国人长期追求的梦想。近代以来具有明显转折性全局意义的社会经济大变革区间有四: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改革的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先决条件是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的问题。三次以国有企业推动工业化的不成功的尝试,启示当下应让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切换。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企改革
现代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被引量:14
2014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相适应,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在于要解决民主、法治及宪政的问题,其核心是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制衡不足的问题。中国要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权力资源的再配置上着力,通过在国家权力机构之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实现有效分权制衡,极大地压缩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空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于现代国家治理四大要素"分权、民主、法治、宪政"系统建设的认知,尤其是在中国宪法框架下,宪政对于民主政治的根本法治保障作用,正在逐步明晰。然而,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仍面临着惯性思维和利益集团阻滞两大关键瓶颈,亟待从权力制衡架构,国家治理结构、分权框架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多重意义上的分权改革,以切实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这个"总病根"。
田国强陈旭东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