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刚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MP-1、MMP-9 mRNA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兔前交叉韧带横断术(ACLT)创伤性骨关节炎(OA)动态模型软骨中MMP-1、MMP-9mRNA的表达,探讨MMP01、MMP-9在OA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CLT组(20只),ACLT组行右膝ACLT,对照组行关节囊切开缝合术,ACLT组于术后4、8w各处死10只,对照组术后4w处死。解剖显微镜观察股骨内髁软骨形态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股骨内髁软骨MMP.1、MMP-9mRNA的表达。结果形态学示ACLT组软骨退变重于对照组(P〈0.05),且ACLT8W组重于4W组(P〈0.05);RT-PCR示ACLT组MMP.1、MMP.9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CLT8W组均高于4W组(P〈0.01)。结论创伤性OA软骨退变过程中伴随着MMP-1、MMP.9mRNA表达的上调,软骨中MMP-1、MMP.9mRNA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OA软骨的退变程度。
- 周辉董刚夏志敏诸力彭亮
-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金属蛋白酶-1
-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MRI图像分析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的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孔形态、孔内神经根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寻找在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腰椎间孔狭窄症(LPS)的主要量化指标。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LPS的35例MRI图像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35~82岁,平均54.5岁;病史4个月~8年,平均32个月。同时与37例正常腰椎间孔的MRI图像作对比性研究,观察两组资料矢状位MRI图像上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根孔比例,分析引起LPS的主要因素。结果:LPS组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小于正常组,椎间孔有效空间的根孔比例大于正常组。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突出,黄韧带肥厚是LPS的主要软组织性因素;关节突关节、椎体后外缘终板平面增生肥大,骨赘突入椎间孔是LPS的主要骨性因素;神经根的水肿、粘连是LPS的主要根性因素,且多种因素往往复合存在。结论:软组织性、骨性、根性因素的复合引起LPS,MRI检查可以充分显示LPS的解剖形态及引起LPS的病理改变,腰椎间孔有效空间的上位矢状径、垂直径、根孔比例可以作为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LPS的量化指标。
- 周辉董刚黄海夏志敏张政宏
- 关键词:磁共振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变形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椎体变形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应用数字医学方法模拟术后椎体应力变化情况,并分析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OVCFs患者行PVP、PKP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椎变形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2ml、4ml、6ml骨水泥注入状态下椎体所承受的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术椎变形29例,发生率18.8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状态、手术方式选择均是术椎变形的相关因素.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植入骨水泥量越大,椎体刚度增加越大,邻椎应力随之增大.结论PVP、PKP后椎体变形的发生率较高,受多因素影响.严格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和注射剂量,并重视骨质疏松的长期治疗,可有效降低术椎变形的发生率,同时骨水泥注入量增加椎体刚度的同时也加大邻椎骨折的危险.
- 周辉彭亮乐军董刚项东方宜宥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
- 一体式胸腰椎骨折充气复位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 目的 研制一体式胸腰椎骨折充气复位仪,并应用于临床,评价应用胸腰椎骨折充气复位仪体外充气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彭亮董刚周辉项东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 五联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五联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使用五联疗法,对比疗效、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骨密度及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为(20.19±0.42)mm、(20.11±0.48)mm,高于对照组的(16.21±0.47)mm、(15.54±0.42)mm(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观察组Cobb角(8.72±1.39)°、(9.16±1.43)°与对照组(9.13±1.56)°、(9.29±1.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骨密度为(-2.11±0.64)SD、(-1.03±0.25)SD高于对照组的(-2.78±0.75)SD、(-1.89±0.38)SD,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疼痛评分为(1.29±0.32)分、(0.50±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0.57)分、(1.92±0.3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60.73±8.82)分、情绪功能(72.81±6.36)分、社会功能(71.54±5.35)分、角色功能(78.09±6.23)分高于对照组的(55.68±8.19)分、(62.39±7.04)分、(65.84±6.48)分、(71.39±7.18)分(P<0.05)。结论五联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恢复椎体高度及弧度,提高骨密度,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 方宜宥彭亮董刚项东李俊华周辉
-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五联疗法手法复位物理治疗功能锻炼骨密度
- 微型钢板加人工骨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加人工骨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微型钢板加人工骨植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36.5岁.观察其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本组14例患者,13例术后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8-12周内骨折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无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2.8%。结论微型铜板加人工骨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复位理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亮项东董刚俞霞周辉
- 关键词:桡骨小头骨折人工骨微型钢板骨折固定术
-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治疗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Pipkin骨折是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一种少见的高能量损伤[1],由Pipkin于1957年命名,其多由髋臼后壁对股骨头的剪力所致,处理相对复杂,术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髋关节复位,手术修复股骨头骨折关节面及受损软骨,重建髋关节稳定性。但对于Pipkin骨折的治疗仍没有公认的手术方案。作者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治疗Pipkin骨折9例,现报道如下。
- 董刚董学亮彭亮周辉项东
- 关键词:PIPKIN骨折骨折固定术髋关节脱位
- 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中Smad2、Smad3和Smad4基因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中Smad2、Smad3和Smad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透明质酸钠组(B)、活血止痛汤组(C),每组30只。手术切除第4、5腰椎椎板,造成0.25...
- 周辉董刚詹旭黄海何永江
-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瘢痕SMAD
- 文献传递
- 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椎体内部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椎体内部强化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89例,年龄57~90岁,平均(76.20±9.35)岁。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43±6.81)个月,术后随访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部分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与术椎塌陷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PVP或PKP)、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术椎节段水平、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并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周期内共发现29例发生术椎塌陷,术椎塌陷的发生率为18.8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0.171,P=0.010),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OR=0.242,P=0.024),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OR=12.225,P=0.003),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OR=10.461,P=0.000)以及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OR=0.316,P=0.019)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手术方式、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严格筛选患者,术中注重骨水泥的对称性均匀分布,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
- 乐军董刚周辉项东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手术后并发症
- MMP-1、MMP-9 mRNA在兔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
- 目的:研究兔前交叉韧带横断术(ACLT)创伤性骨关节炎(OA)动态模型软骨中MMP-1、MMP-9 mRNA的表达,探讨MMP-1、MMP-9在OA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CLT...
- 周辉董刚夏志敏诸力彭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