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林
- 作品数:131 被引量:2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横向电渗透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 横向电渗透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包括液压缸、电源、阳极板、无纸记录仪和反应器,反应器外形呈长方体且反应器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水平设置,反应器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左右通透的圆柱孔,圆柱孔的中心线与反应器的中心线重合,液压缸水平设...
- 李亚林刘蕾魏添任萌萌侯金金
- 三种基于骨架构建体污泥复合调理剂脱水泥饼土工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以含水率为97.3%的原污泥为对象,选择了3种基于不同骨架构建体的复合调理剂(F-L、F-S和S-F)进行污泥脱水试验,对脱水效果及脱水泥饼作为填埋处置的土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体系中,添加无机调理剂起骨架构建体作用,污泥比阻和CST均有降低,可以显著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外掺其他固化剂的条件下,脱水泥饼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长,摩擦角变化不大,具有优良的固化土工性能。
- 李亚林陈宁宁张诗楠杨昌柱何姝李野毛苇时亚飞张昊杨家宽
- 关键词:污泥脱水污泥固化土工试验
- 微波协同电渗透高级氧化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
- 微波协同电渗透高级氧化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包括储泥盒和防微波辐射的箱体,储泥盒底部设置有滤网板,储泥盒设置在箱体内,储泥盒右侧外表面设有手柄;箱体内在储泥盒上方设有阳极板,箱体内下部设有位于滤网板上方的阴极板,阴极板上...
- 李亚林刘蕾魏添周航航李晓冉
- 文献传递
- 一种蚯蚓床处理市政污泥的实验系统
- 一种蚯蚓床处理市政污泥的实验系统,包括水泵、箱体和电控装置,箱体的顶部和右侧均敞口,箱体的顶部设有玻璃盖板,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箱体的右侧设有箱门,箱门的顶部通过销轴铰接在玻璃盖板上;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电控装置操控...
- 李亚林刘蕾刘帅霞史丹马梦娟魏添
- 文献传递
- 用于污泥脱水的生物质改性系统
- 用于污泥脱水的生物质改性系统,包括机架,机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粉碎机构、筛分机构和改性机构,改性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位于机架一侧的混匀机构;粉碎机构的底部出料口与筛分机构的顶部进料口连接,筛分机构底部的粗料出料口与改性机构顶...
- 李亚林刘蕾董浩云陈高昂邢诗翎唐一凡毕雅洁
- 文献传递
- 一种连续电渗透的污泥脱水系统及其污泥脱水方法
- 一种连续电渗透的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输泥管、电渗透脱水装置和污泥传送带,输泥管的出泥口与电渗透脱水装置的进泥口连接,电渗透脱水装置的出泥口通过导向板与污泥传送带连接,输泥管上沿泥流方向依次设有加药罐和输泥泵,电渗透脱水装置...
- 李亚林刘蕾马梦娟史丹刘帅霞魏添
- 文献传递
- 横向电渗透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 横向电渗透污泥深度脱水实验装置,包括液压缸、电源、阳极板、无纸记录仪和反应器,反应器外形呈长方体且反应器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水平设置,反应器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左右通透的圆柱孔,圆柱孔的中心线与反应器的中心线重合,液压缸水平设...
- 李亚林刘蕾魏添任萌萌侯金金
- 文献传递
- 不同形貌CaO_(2)的制备及其降解水中结晶紫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形貌过氧化钙对染料降解去除效果的差异性,采用钙盐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不同形貌的过氧化钙,并将其用于处理结晶紫模拟的染料废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制得的过氧化钙进行了形貌表征,证明合成了四方晶状过氧化钙和球状纳米过氧化钙,并考察了两种过氧化钙在不同条件下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结晶紫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模拟染料废水初始pH为6.0,结晶紫初始浓度为10 mg/L,四方晶状过氧化钙投加量为18.0 mg,球型纳米过氧化钙投加量为30.0 mg时,结晶紫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4.14%和85.49%。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描述两种过氧化钙对结晶紫的降解机制,球状纳米过氧化钙对结晶紫的降解过程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吻合度更高。
- 李亚林黄羽靳明玉冯十方毛瑞月李晓琪
- 关键词:过氧化钙结晶紫降解染料废水
- 用于土壤重金属电动修复系统的电解液酸碱度处理装置
- 用于土壤重金属电动修复系统的电解液酸碱度处理装置,包括电解液净化处理机构和pH酸碱度自动控制机构;电解液净化处理机构包括阳极净化处理结构和阴极净化处理结构,阳极净化处理结构包括阳极电解液储备池,阳极电解液储备池设有第三连...
- 李亚林刘蕾李婷婷乔晓丹王冰冰
- 直流电压施加对Pb/As复合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对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某冶炼厂地表含Pb、As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通过施加不同直流电压对污染土壤进行电动修复,基于迁移率和形态变化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修复过程中,分别对电流变化、Pb/As的迁移规律、土壤含水率、电导率、pH值以及Pb/As的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的直流电压变化对土壤中Pb的迁移影响显著,而对As的迁移影响较弱;当施加直流电压为10 V时,土壤中阴极区域的As含量可降至43.18 mg/kg,当施加的直流电压为30 V时,土壤中阴极区域的Pb含量可降至334 mg/kg,先施加低压后施加高压更有利于提升Pb、As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效果;修复完成后Pb和As的弱酸态占比降低,可还原态占比升高,土壤中的Pb和As含量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1类建设用地筛选值。
- 李亚林李鹏唐一凡张伟王恩赐靳明玉
- 关键词:电动修复砷重金属形态复合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