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信豪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促进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增生的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从而探讨不成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胆道闭锁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患儿肝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65例,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27例,门静脉海绵样病变(cavernous transforrnation of portalvein,CTPV)15例,应用CK19、Ep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饱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方法,分析肝组织中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的成熟性、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在位置上的关系,并应用Image-pro对400倍视野下肝组织切片中EpCAM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其增生数量与肝纤维化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在CTPV组可见由CK19阳性的胆道上皮细胞组成的正常成熟的胆管,未见明显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BA组及有纤维化的CC组可见胆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邻近肝纤维化部位的胆道上皮细胞主要为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存在位置上的关联。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越多,且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EpCAM阳性细胞增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r=0.56,Pd0.001)。结论在小儿胆道闭锁疾病中,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可能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 曾信豪林泽锋张红张锐忠周庆和夏慧敏钟军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免疫组织化学
- 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在胆道闭锁中表达水平及意义的研究
- 目的: 分析临床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肝组织中胆道上皮细胞的发育情况,并建立洹河猴轮状病毒感染诱导的小鼠胆道闭锁动物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来观察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与胆道上皮细胞...
- 曾信豪
- 关键词:胆道闭锁NOTCH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发病机制
-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比较
- 2017年
- 目的 比较不同滴度轮状病毒(Rhesus rotavirus,RRV)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差异.方法 新生小鼠出生24 h内,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MMU18006病毒株)建立肝胆损伤动物模型;将80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滴度轮状病毒悬液,依次为高滴度(1×107 PFU/ml)、中滴度(1×10^6 PFU/ml)、低滴度实验组(2.5×10^5 PFU/ml),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病毒培养液;观察小鼠体重、黄疸发生时间,于出生后第12天收取标本时,经小鼠胆囊行肝外胆道造影,镜下观察小鼠胆管情况,并收取血清和肝胆组织,分别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理染色分析.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疸、体重增加缓慢、生存率下降、肝功能损伤.低滴度组表现较轻且皮肤黄疸、体重及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与低滴度组相比,高滴度组皮肤黄疸更明显,体重显著性降低且不可逆,生存率低(50%),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LP显著性升高.进一步胆道造影显示高滴度组闭锁率高(80%),低滴度组无闭锁.病理学分析显示高滴度组肝内胆管闭锁,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低滴度组肝内胆管形态正常,汇管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影响不同:高滴度易引起胆道闭锁,低滴度引起肝炎.
- 林泽锋曾信豪张红付铭张锐忠夏慧敏
-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胆道闭锁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