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萍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血性
  • 1篇血症
  • 1篇抑制剂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展性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 1篇脂酶
  • 1篇制剂
  • 1篇乳酸血症
  • 1篇舒巴坦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薛寿儒
  • 5篇杨玉萍
  • 3篇杨丽慧
  • 1篇阎艳
  • 1篇蒋华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促使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研究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6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将同期住院的24h内发病的8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入院时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体温、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相关既往史等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体温、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糖、收缩压降低、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以及糖尿病史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水平、收缩压降低、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杨丽慧杨玉萍薛寿儒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AD的诊断价值
薛寿儒阎艳杨丽慧杨玉萍王鹏皓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LAS的发病及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有癫痫样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病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结合基因检测支持MELAS诊断。行抗癫痫、改善脑循环、精氨酸、辅酶等治疗,患者癫痫样症状可暂时控制,但亦会复发。结论线粒体脑肌病见于线粒体的母系遗传,亲代携线粒体突变基因,子代异质性线粒体基因存在阈值效应,超过一定限度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线粒体脑肌病常以卒中样发作为主要表现,不易在临床中发现,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薛韬徐嘉宜王鹏皓杨玉萍孔涛薛寿儒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基因检测
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6年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等特点.其毒性低,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样反应、胃肠道反应、双硫仑样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等,按发明年代和抗菌性分为-、二、三、四代.其中,头孢哌酮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强.随着致病菌的变异,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其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药,针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而发挥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由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1:1组成,对耐药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现在临床普遍应用.但其有诱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自发性出血等风险.现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医院神经内科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发自发性出血病例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杨玉萍王鹏皓杨丽慧薛寿儒
关键词:凝血因子缺乏症维生素K依赖性文献复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6例,女20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头痛伴恶心、呕吐多见,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的症状和(或)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头痛29例,头晕12例,视力障碍6例,复视5例,失语2例,肢体麻木无力11例,癫痫9例,意识障碍4例。白细胞升高18例,血小板增多34例,贫血3例;抗凝血酶原Ⅲ活性缺乏1例;蛋白S缺乏症2例;抗核抗体阳性2例;抗心磷脂抗体lgM阳性1例;D-二聚体首次测值升高16例,随访升高1例。颅内高压15例;脑脊液常规或生化异常15例。头颅CT显示条索征15例,三角征7例,“空三角征”1例,CTV显示静脉显影中断或未显影6例,CTP显示灌注异常3例。头颅MRI图像异常31例,MRV静脉窦显影中断或未显影32例,MRV结合DSA检查显示,血栓累及单个静脉窦10例,累及多部位23例。经抗凝治疗,治疗有效29例,症状无变化5例,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CVST常见于青中年女性,发病率低,临床多表现为头痛,D-二聚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诊断,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CTV/MRV/DSA发现管腔内血栓是CVST确诊的关键,抗凝治疗有助于本病的预后。
王鹏皓孔涛杨玉萍蒋华薛寿儒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