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兵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损
  • 3篇颅骨
  • 2篇生物材料
  • 2篇颅骨极限缺损
  • 1篇新西兰白兔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再生修复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软骨组织
  • 1篇软骨组织工程
  • 1篇内酯
  • 1篇自然科学
  • 1篇自然科学基金
  • 1篇腺苷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4篇赵亮
  • 4篇宋兵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型蜂巢样聚己内酯-硅酸钙复合晶体材料修复颅骨极限缺损
2017年
背景:聚己内酯作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差,需将其与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复合增加生物相容性,促进机体组织再生。目的:观察新型蜂巢样聚己内酯-硅酸钙复合晶体材料在SD大鼠颅骨缺损中的成骨修复作用。方法:取18只SD大鼠,制作颅骨极限缺损模型,随机分3组干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植入普通聚己内酯-硅酸钙复合晶体材料,实验组植入新型蜂巢样聚己内酯-硅酸钙复合晶体材料。植入6周后,进行骨缺损处X射线扫描、Micro-CT三维重建及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X射线扫描:3组大鼠颅骨缺损变小,骨折线模糊,边缘骨密度增高,实验组、对照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空白组,且实验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大于对照组;(2)Micro-CT三维重建:空白组新生骨主要分布在缺损两侧,对照组、实验组新生骨分布于整个颅骨骨缺损处;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均表现出更强的再生骨能力(P<0.05),且以实验组成骨能力最强(P<0.05);(3)组织学分析:3组均可见骨缺损处有不同程度新生骨长入,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及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4)结果表明:新型蜂巢样聚己内酯-硅酸钙复合晶体材料在颅骨缺损生物环境中具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
宋兵廖哲霆陈宇璠赵亮
关键词:生物材料聚己内酯
抗坏血酸/聚已酸内酯生物材料修复新西兰白兔软骨缺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复合聚已内酯(PCL-AA)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只雄性6月龄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分成3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膑股关节面制备直径3.5 mm、深3 mm的单纯软骨缺损模型,不钻通骨髓腔。A组:PCL-AA;B组:单纯PCL材料;C组:单纯手术空白对照,其中A、B两组填充材料后加入制备好的纤维蛋白胶(10μg)和凝血酶原(10μg)混合物以固定材料,空白对照组制备缺损仅冲洗缝合,不予特殊处理。于术后6周和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Wakitani修复效果评分以及相关定量分析。结果 6周标本外观上A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C组未见软骨缺损修复,边界清楚,中央凹陷明显。A组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修复,富有光泽。Wakitani评分A组优于B、C两组(P<0.05)。12周A组番红固绿染色显示软骨修复情况优于6周A组标本。HE染色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软骨面积百分数和新生软骨细胞数定量分析提示PCL-AA组均明显大于单纯PCL材料组(P<0.05),C组未见明显软骨长出。结论 PCL-AA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可能成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新的治疗方法 。
黄志会宋兵陈宇璠廖哲霆赵亮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抗坏血酸生物材料
磷酸三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修复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功能化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再生修复作用,为骨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成骨及成血管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模型随机分入不同实验组,观察时间6周。实验分为CaPfromGEM21、CaPfromGEM21+10 ng复合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CaPfromGEM21+100 ng BMP-2、CaPfromGEM21+0.3μg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CaPfromGEM21+3μg PDGF-BB和空白组。对标本行X线、Micro 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 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模糊,PDGF-BB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Micro CT可见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新生骨长入。新生骨体积定量结果提示添加PDGF-BB组新生骨明显多于BMP-2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切片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缺损中可见染色均一的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10 ng BMP-2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及0.3μg PDGF-BB组新生骨量百分数均明显大于单纯材料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4个添加因子的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大于空白组及单纯材料组(P<0.05),4个添加因子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fromGEM21复合BMP-2/PDGF-B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单纯材料植入,有望成为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何瑞轩肖建斌宋兵黄志会赵亮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再生修复
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为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取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制作颅骨缺损直径达8 mm的圆形极限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入不同组,观察时间为12周。分组情况如下:在颅骨缺损中植入单纯使用蒸馏水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CPC)支架材料(CPC对照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使用10%壳聚糖溶液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用10%壳聚糖液体作为成形剂并每个含有300μg小分子腺苷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AD组)。对标本进行X线、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 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模糊,CPC/CN/AD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CT结果也是如此。HE染色切片3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缺损中可见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CPC/CN/AD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显著大于CPC/CN组和CPC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CPC/CN/AD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大于另外两组(P<0.05),但CPC/CN组与CPC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与传统单纯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陈宇璠宋兵廖哲霆邓仲豪吴德胜冯舒皓赵亮
关键词:颅骨极限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