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克佳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磁
  • 3篇短周期
  • 3篇短周期变化
  • 2篇导电
  • 2篇导电率
  • 2篇地磁变化
  • 1篇地磁观测
  • 1篇地电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前
  • 1篇地幔
  • 1篇震前
  • 1篇三角洲
  • 1篇前兆
  • 1篇反演
  • 1篇非均匀
  • 1篇非均匀性
  • 1篇长江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7篇顾左文
  • 7篇范国华
  • 7篇朱克佳
  • 6篇姚同起
  • 1篇陈伯舫
  • 1篇韩克礼
  • 1篇冯戬云

传媒

  • 5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年份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海南省澄迈县小区域地磁变化观测及解释被引量:1
1997年
1991年12月下旬,在海南省澄迈县的一条短测线上进行了小测点距地磁短周期变化的三分量观测.在20~500s的观测周期范围内,测线上地磁变化的垂直变化主要和北向水平分量相关.地磁复数转换函数实部的剖面图显示出,该地区存在一短波长的不对称局部异常变化,叠加于区域性的单调趋势性变化之上.用基于二维导电率结构电磁感应的有限元正演计算的广义逆矩阵反演方法,对该小测线上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反演,以探讨测线地下介质的导电率结构.讨论指出。
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陈伯舫冯戬云
关键词:地磁地磁变化地磁观测
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前地磁变化异常被引量:8
1990年
1988年8月底至9月底,横跨红河断裂布设8个测点进行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测点分布见图1.8个测点是:昆明、玉溪、峨山、杨武、元江、墨江、思茅、景洪。昆明及玉溪测点使用MFM-3磁饱和磁力仪,其它测点使用GM-1磁饱和磁力仪。MFM-3和GM-1仪的仪器噪声水平分别为0.02nT和0.05nT,温度系数均为0.5nT/℃。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观测的影响,观测时将仪器探头埋于地下。采取可见曲线记录仪记录地磁变化。H和D变化的记录灵敏度为1.333nT/mm。
范国华姚同启顾左文朱克佳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磁
云南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及地下导电率结构被引量:8
1992年
横跨云南省红河断裂布设两条测线,每条测线由8个测点组成.在两条测线上进行了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计算了8—60min 周期成份的感应矢量.其实感应矢量在洱源、下关、巍山、墨江和永平、云县、临沧、思茅之间存在一反向轴线,轴线两侧实感应矢量反向,并随离该轴线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东北侧实感应矢量随距离的衰减小于西南侧的衰减.在大部份测点上短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小于长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导电结构模型的数值计算探讨了该区导电率结构的某些特征.这一探讨指出,在该区地下红河断裂西和西南侧存在一高导带,这一高导带向东北倾斜,大部份测点地下在此高导带上有高导覆盖层.
范国华顾左文姚同起朱克佳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导电率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描述及解释被引量:1
1994年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顾左文范国华姚同起朱克佳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长江三角洲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被引量:6
1998年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数及谱成分关系.在数据处理中参考应用了随机数据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指出,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受武功、乾陵之间地下近东西向异常感应电流集中的区域性影响及测点附近局部感应电流影响.其主要分布特征为,垂直分量变化在武功和乾陵之间存在一反向轴,频率响应显示出转换函数在周期约20min时有最大值.
范国华姚同起韩克礼朱克佳顾左文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地磁变化
我国的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
1998年
扼要叙述了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利用地磁三分量短周期变化野外同步观测网在我国进行的调查观测以及有关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我国许多不同种类的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并对唐山周围地区、云南地区、长江下游及海南岛周围地区的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特征和引起这些异常的可能的地下源作了简单的描述。对利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研究地下介质导电率结构的困难、特点以及这一方法本身在地震监视预报研究中的前景提出了意见。
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
关键词:非均匀性
利用磁梯度法研究我国地幔导电率被引量:6
1997年
利用磁梯度法的原理,对我国地磁台网中的25个台站1992年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寻找磁变化在平面上最佳多项式拟合形式,获得了25个台站的日变4个谐波成分的较好的C值估计.通过非线性不定问题反演方法,探讨了各台站地下的导电率结构.研究指出,在我国的西南部、北部及其它地区之间C值和地下深部导电率结构存在差异.探讨了用改善梯度法研究深部导电率结构的可能性。
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
关键词:地幔导电率地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