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涛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2篇前庭
  • 2篇前庭代偿
  • 2篇瘘管
  • 2篇迷路瘘管
  • 2篇发作性
  • 2篇发作性眩晕
  • 2篇反复发作性
  • 2篇反复发作性眩...
  • 2篇复发
  • 1篇动物
  • 1篇毒蕈碱
  • 1篇毒蕈碱受体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手法复位治疗
  • 1篇前庭内侧核
  • 1篇颞骨

机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尹时华
  • 4篇侯涛
  • 4篇朱子昂
  • 4篇龙吉
  • 3篇饶秀丽
  • 1篇黄青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豚鼠颞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豚鼠显微镜下的颞骨结构,为豚鼠耳科学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制作16只健康成年豚鼠的颞骨标本模型,对其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并观察。结果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中耳及内耳的相关结构,其中中耳结构包括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鼓管咽口、面神经管等,内耳结构包括耳蜗、3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前庭导水管、蜗水管等。结论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有很大相似性,但亦有一定区别。
朱子昂尹时华侯涛饶秀丽龙吉黄青
关键词:颞骨显微解剖学
迷路瘘管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建立豚鼠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模型,用于后续探讨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前庭代偿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实验用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侧迷路破坏组,B组为迷路瘘管+术耳鼓气耳镜鼓气组,C组为单纯迷路瘘管组。三组分别进行手术,动物苏醒出现单侧前庭功能紊乱症状后(以此记为术后零时),A、C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用鼓气耳镜适当的增加患耳外耳道内的压力,每天1次。分别于术后0h、24h、48h、1w、2w、3w等不同时间段记录三组动物的失衡症状即自发性眼震频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评分。结果 通过对动物自发性眼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评分的定量观察,可知同一时间段(除Oh外)各失衡症状B组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内自发性眼震、头偏斜和失衡行为评分在各个时间段之间均有差异,各时间段失衡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直至消失,B组减轻程度不及其他两组。至术后48h,三组均已无自发性眼震,B组用鼓气耳镜给术耳外耳道适当鼓气仍可出现(5~6次/15秒)的眼震,其他两组无。至术后2w,A、C两组各失衡症状均已不存在,B组仍存在头偏斜等失衡症状,用鼓气耳镜给术耳外耳道适当鼓气仍可出现(5~6次/15秒)的眼震。这种现象直到术后3w还存在。结论 1.制造迷路瘘管并且用鼓气耳镜适当增加术耳外耳道压力方法可建立眩晕动物模型;2.本实验建立的眩晕动物模型通过诱发眩晕可反复发作。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关键词:反复发作性眩晕迷路瘘管前庭代偿
反复发作性眩晕豚鼠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制造豚鼠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模型,观察不同时程豚鼠前庭内侧核(MVN)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前庭代偿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实验用豚鼠88只,并随机分配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单侧迷路损毁组,40只)、C组(迷路瘘管+耳镜鼓气组,40只)。B、C组手术后,依据豚鼠所需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天、3天、1周、2周、3周)随机选取8只,A组作为对照组存活3周。所有豚鼠灌流后取脑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B、C组术后均可导致双侧MVN区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表达减少,术后1天表达最少,术后3天至术后7天表达有逐渐增加趋势,术后7天时B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无差异,而C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术后2周,C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无差异。B、C组术后各时期(术后2周前)相比,C组的表达弱于B组。各组对侧的变化趋势和术侧相同。结论1.豚鼠MVN存在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且M3受体的表达可能不及M2受体的丰富。它们可能在前庭代偿的早期促进了前庭代偿的正常进行。2.前庭代偿除胆碱能系统参与外,可能还涉及到其他神经递质或化学物质的参与。3.进一步证明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性眩晕模型的造模是成功的。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关键词:反复发作性眩晕迷路瘘管前庭代偿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
3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病特点与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观察并分析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84例BPPV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并根据受累半规管的情况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384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PC-BPPV)331例(86.20%),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47例(12.24%),上半规管BPPV(AC-BPPV)3例(0.78%),混合半规管BPPV 3例(0.78%)。(2)384例BPPV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PC-BPPV首次有效率为93.66%,远期(半年)有效率96.68%;HC-BPPV首次有效率91.49%,远期(半年)有效率95.74%;AC-BPPV首次和远期(半年)有效率均为66.67%;混合型半规管BPPV首次和远期(半年)有效率均为66.67%。(3)PC-BPPV 331例中,管结石症319例(96.37%),嵴帽结石症12例(3.63%)。HC-BPPV 47例中,管结石症37例(78.72%),嵴帽结石症10例(21.28%)。(4)在半年随访期间,复发49例,复发率12.76%。结论:(1)广西BPPV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占比、各半规管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近或相符,地域和民族因素并未影响上述结果。(2)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好、见效快、方法简单,是治疗BPPV的最佳方法。(3)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侯涛尹时华朱子昂龙吉
关键词:眩晕手法复位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