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被引量:1
- 2017年
- 黄河治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在"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治黄思想指导下,先后组织开展了两个时期黄河治理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治黄工作经历从以黄河下游为中心的治标,到以黄河中游为中心的治本的过程,不仅加固了堤防工程,有效遏制了黄河水患,兴办了引黄灌溉工程,为灌溉华北平原开辟了道路;而且制定了全流域、多目标的流域规划,开展了水土保持的试验推广工作。新中国初期的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留下了值得汲取的教训。
- 郭书林王瑞芳
- 关键词:黄河治标
- 陈云与粮食统购统销
- 统购统销(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简称)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政策,而陈云是这一重要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陈云与统购统销问题的研究成果,对该政策出台的原因、实施过程及影响...
- 王瑞芳
- 文献传递
- “李四喜思想”的讨论:建国初期中共教育农民的尝试
- 1951年7月18日,《新湖南报》发起了一场持续5个多月之久的“关于李四喜思想的讨论”,在湖南乃至全国农村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什么土改后会出现乡村干部普遍松气的李四喜思想?该思想反映出农民怎样的思想本质?《新湖南报》为什么...
- 王瑞芳
- 文献传递
- 从黄河安澜看新中国的水利建设成就被引量:1
- 2021年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一方面兴建了众多的大型水利工程,基本控制了黄河水患泛滥问题,有效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多重功能,让黄河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各种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了黄河中下游的安澜,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仅仅用了短短70多年时间,就保障了黄河安澜,根本解决了中国数千年来的黄河水患问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治黄奇迹。这既是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理政能力的集中体现。
- 王瑞芳
-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新中国
- 群众运动与阶级意识:1959年贵州的整社运动
- 2016年
- 贵州整社运动是带有强烈阶级意识的一场群众运动。它主要通过鸣放、批判和整改三个步骤逐步展开,通过揭露问题以甄别和清理阶级异己分子,让农民心悦诚服地进入公社体制之中。整社运动没有从公社体制本身寻找原因,而是认定农村中有"阶级敌人"阻挠和破坏,因而形成了以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群众运动来解决公社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以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公社体制问题,是整社运动失误之根本原因。
- 井方王瑞芳
- 关键词:群众运动阶级意识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 2021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对外经济贸易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经从以农业为主的古老国度转化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经济大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王瑞芳
- 关键词: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历史性成就
- 玉渊六人谈 讲席学者观点集萃被引量:1
- 2018年
- 主题:问水都江堰 时间:2018年7月14日9:30—12:00 地点:北京 玉渊潭畔中国水利报社531室 辩证看待水利与水害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誅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 陈菁陈茂山谭徐明王瑞芳王忠静杨斌
- 关键词:中国水利点集司马迁河渠
- 陈云与三门峡水库
- 2014年
-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门峡水库)是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邓子恢副总理具体负责的大型工程项目。周恩来、陈云、邓子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文主要依据《陈云文集》《陈云文选》《陈云年谱》及《陈云传》等文献资料,对陈云在三门峡水库上马前后的活动进行简要梳理,阐述其在重大工程项目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慎重态度,进而总结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失误的教训。
- 王瑞芳
-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理文选年谱
- 艰难启动与初步成效:新中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
- 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城镇住房建设,建筑面积日益增长,但这种增长难以满足增长更快的城镇人口需求,城镇住房仍然严重短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住房制度弊端日益凸显。只有通过住房商品化,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多方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住房制度开始了带有摸索试验性的改革,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随着政府的积极推进和不断试点,住房制度改革的条件日益成熟。1988年3月,国务院明确了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目标,制定了具体的配套政策,全面开始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快速改善了广大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
- 李高凯王瑞芳
- 关键词:住房制度
- 从“三废”利用到污染治理:新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
-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经济过程中,逐渐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拟重点对新中国环境保护起步阶段(1970年代初一1980年)...
- 王瑞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