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怡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抗战
  • 2篇代文
  • 2篇文化
  • 2篇文学研究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国文
  • 1篇当代青年
  • 1篇导师
  • 1篇导语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学史
  • 1篇遗产
  • 1篇愿望
  • 1篇正名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诗学
  • 1篇中国抗战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共邯郸市委...

作者

  • 8篇李怡
  • 1篇毛迅
  • 1篇吴伟强
  • 1篇王晓渝

传媒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钦州学院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巴金的愿望与我们的姿态——主持人语
2005年
李怡
关键词:愿望主持人生命活动中国社会世俗活着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被引量:2
2009年
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我们的讨论,遵循"百家争鸣"的原则,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请大家就中国现代诗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现代诗学的各个方面,自由发表意见。现代诗学在新诗草创期从零起步,取得的进展是很不容易的。现代诗学能够走到今天,是一代代诗学家努力的结果。但是目下在现代诗学领域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这里提出学术规范问题,作为主持人的发言。说得不客气一点,近年出现了一些学术垃圾。我们常常遇到"六经注我"的武断地以研究主体代替研究对象的著述;遇到从偏爱走向偏废的以偏概全的著述;遇到不是历史地研究历史问题,而是以当代语境取消历史语境的著述;遇到以西方话语颠覆民族话语,充当强权话语的"搬运工"和随从的著述;遇到以概念游戏冒充原创性的著述。著书不立说;繁而不荣,盛而不昌。这种现象,人们早已有所感受。这类著述的存在,除了为垃圾制造者(某些专心致力于谋利的刊物和出版社之类)带来实际利益以外,对于学术,对于新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前几年有37位院士就学术规范问题致信中央时说:"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
李怡
关键词:现代诗学中国古典诗学西方诗学诗学体系诗学理论诗学思想
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的新的可能被引量:5
2006年
中国抗战文学研究是一个成就与问题并存的领域。它从一开始便将自己的学术起点置放在对研究对象的“正名”当中,这里显然存在着对于学术活动的认识上的某种误区;如何发掘抗战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化启蒙、文化自省的相互关系,依然是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同时,中国抗战文学也不是左/右、进步/反动、爱国/卖国的简单对立,而是中国作家在自身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之时复杂的精神选择的综合表现,作为研究者,可以从多方面发掘和阐释其中的意义。
吴伟强李怡
关键词:正名二元对立
五四:文化的断裂还是生长?——五四新文化运动价值二人谈
2009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重估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其中,断定现代中国文学“断裂”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声音一直占有相当的分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此的回应虽然不断出现,但似乎都流于为“断裂”而掩饰,这样似乎还不足以直接面对“断裂”之说的挑战,究竟中国现代文学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存在这样的“断裂”,我们又当如何来评判这样的现象,在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的今天,有必要认真回答这一问题。
李怡毛迅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价值重估
抗战:中国文化的资源与重庆文化的资源被引量:1
2006年
李怡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发展
从发展演化的流变中阅读现代文学的意义——读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
2005年
在重建现代文学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学术探索中,21世纪初一批以全新的视角重构现代文学的文学史著作纷纷出炉,王晓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是其中有特色的一部。作为一部独立写作的文学史,该著不仅在史的宏观把握上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而且在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中也时见亮点。
李怡王晓渝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
抗战文化、抗战文学与郭沫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李怡
关键词:抗战文化抗战文学郭沫若研究
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逝世?——导 语
2006年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几位青年才俊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回应。鲁迅虽已过去,但是历史还在继续。鲁迅作为“历史中间物”却被延续至今。鲁迅关注的某些问题仍然存在,或者变异。鲁迅研究在当代还要继续。而且在重新审视鲁迅的时候,我们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遗产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思维”。它是鲁迅的精髓,相对于问题来说,这些更值得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关注。本期刊发“鲁迅遗产与当代青年世界”这组笔谈文章,旨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亦以飨读者。
李怡
关键词:鲁迅研究当代青年逝世遗产导语博士生导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