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瑶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灌注
  • 1篇胆红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栓
  • 1篇血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原基因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脂联素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 1篇神经导航
  • 1篇神经导航辅助
  • 1篇时间序列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王美瑶
  • 5篇刘煜敏
  • 3篇张仁伟
  • 2篇于晴
  • 2篇李艳
  • 1篇徐成仕
  • 1篇李志强
  • 1篇陈劲草
  • 1篇王潇
  • 1篇李正伟

传媒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卵圆孔未闭导致儿童隐源性脑梗死1例
2021年
患儿 男,13岁。因右侧肢体偏瘫2天入院。2天前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言语含糊,余无其它临床症状。查体:心率 :62 次/min,血压:105/63 mmHg,语言含糊,右侧眼球外展受限,左侧肢体肌力4 +级,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 低,右侧腱反射低,右下肢病理征(+),共济感觉检查不能配合。实验室检查:血糖 3.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1.58 mmol/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13.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8.3 s,凝血酶时间 15.0 s,纤维蛋白原 含量 284 mg/dl ,D-二聚体原液 815 ng/ml。急诊CT及CTA显示患儿左侧基底节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图1 )。MRI提示患儿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并出血,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中度狭窄,伴腔内血栓(图2)。超声心动图及颈 部血管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TCD),Valsalva动作后20 s可见微泡信号大于20个(图3)。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显示Valsalva动作后三个心动周期内,患儿左心房、左心室内可见大量 造影剂反射(图4)。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卵圆孔处可见长约 6 mm,宽约 2 mm缝隙(图5),食道下右 心造影Valsalva动作后可见造影剂从右心房通过卵圆孔缝隙进入左心房(图6),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考虑为卵圆孔未 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为防止脑血管事件再次发生,该患儿及其家属决定择期行卵圆孔封堵术。
熊莉王美瑶白姣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超声检查
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5例(32个病灶)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术中B超均完整、清晰显示32个病灶,其中29个皮层功能区病灶,术中B超定位与MRI神经导航定位无偏差;而3个深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位移,最大误差约为1 cm。术后MRI显示,22例病变全切除,2例高级别胶质瘤次全切除,1例多发脑结核瘤切除80%。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及新增副损伤4例。随访截至2021年3月,25例中,失随访2例,其余23例平均随访13.3个月,14例非恶性肿瘤症状明显缓解,3例胶质瘤术后复发、无进展生存期平均13个月,2例肺腺癌转移瘤及另4例胶质瘤未复发。结论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可辅助精准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但对脑恶性肿瘤的作用有限。
武融青王潇王美瑶徐成仕李正伟李志强陈劲草
关键词:脑深部病变术中B超显微手术神经导航
脂联素转染的内皮祖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PN)基因转染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2型糖尿病大鼠(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SD雄性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随机分组并干预:未干预组(EPCs组)、转染APN基因的EPCs(LV-APN-EPCs组)和空白病毒EPCs(LV-EPCs组);5周龄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PBS组)、LV-APN-EPCs治疗组、LV-EPCs治疗组和EPCs治疗组,高脂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模型,线栓法造I/R模型,I/R损伤后1 h分别静脉注射1 mL PBS、PBS、LV-APN-EPCs、LV-EPCs和EPCs,I/R前和I/R后的第1、7、14 d,各组进行mNss评分;细胞治疗后第14 d,各组行脑组织HE染色、CD31+免疫荧光染色,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 I/R后第7、14 d LV-APN-EPCs组的mNss评分明显小于LV-EPCs组、EPCs组和PBS组(P<0.05);细胞治疗后第14 d,LV-APN-EPCs组神经元破坏较LV-EPCs组、EPCs组和PBS组明显减轻;CD3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V-APN-EPCs治疗显著增加了I/R损伤区皮质的血管密度(P<0.05);ELISA显示LV-APNEPCs组脑组织的炎症因子IL-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较LV-EPCs组、EPCs组和PBS组低(P<0.05)。结论 LV-APN-EPCs治疗对T2DM大鼠脑I/R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脑I/R损伤区血管再生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王美瑶刘煜敏李艳张仁伟张帅美封红亮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联素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Google 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期)、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6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和6 32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会显著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OR=4.56,95%CI(3.51,5.93),P<0.000 01]。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稳定;发表偏倚检测未发现发表偏倚。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著增加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OR=5.02,95%CI(3.81,6.60),P<0.000 01],但其与儿童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OR=1.99,95%CI(0.83,4.79),P=0.12]。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著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封红亮刘煜敏王美瑶张仁伟于晴娜迪热.艾孜热提艾力李艳
关键词:脑静脉系统血栓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基因突变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4月-2017年2月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119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4种预测模型和卡方检验基础上的特征选择方法分析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结果 4种数据挖掘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特征数为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0.825±0.012]。特征选择方法选出9种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的因素。利用决策树模型(特征数为4,AUC=0.788±0.017)得到该决策树的可视化结果图。结论数据挖掘方法选出的因素中与脑白质疏松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颅内动脉狭窄、贫血、2型糖尿病、肌酐、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
娜迪热.艾孜热提艾力封红亮张帅美王美瑶刘煜敏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数据挖掘
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血管,不结扎不插入线栓;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h后,胆红素干预组经腹腔注入2 mmol/L胆红素2.5mL,对照组经腹腔注入2.5mL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各组采用TNUEL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氧化应激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8-羟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结果再灌注24h后,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27.8±2.6)%、(47.8±7.0)%]、半暗带组织Bcl-2相对灰度值(1.9±0.3、1.4±0.3)、Bax相对灰度值(2.0±0.1、2.8±0.2)、caspase-3相对灰度值(1.9±0.2、3.0±0.1)、MDA[(4.9±0.3)、(11.3±0.2)μmol/g]和8-OHdG[(3.5±0.1)、(5.3±0.2)μg/L]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7±2.5)%、0.8±0.3、1.2±0.1、1.2±0.1、(2.7±0.2)μmol/g、(2.1±0.1)μg/L](P<0.05),SOD和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MDA和8-OHd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SOD和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红素可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相关。
张仁伟刘煜敏封红亮于晴王美瑶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胆红素缺血半暗带氧化应激
短期环境臭氧暴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的影响:中国武汉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短期环境臭氧(ozone, O3)暴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及其亚型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AIS患者的住院资料、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公布的空气污染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数据网公布的气象资料。根据TOAST病因学分型标准将AIS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小血管闭塞(small vessel occlusive, SVO)、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和其他原因(stroke of other etiology, SOE)4种亚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回顾性分析短期O3暴露对AIS及其亚型住院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413例AIS患者,男性910例(64.4%),年龄(67.7±12.8)岁(范围18~99岁)。短期O3暴露可增高AIS的总体住院风险[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1.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9~1.13],其原因与增高LAA(RR 1.17,95% CI 1.02~1.34;滞后5 d)和SVO(RR 1.24,95% CI 1.06~1.45;滞后3 d)住院风险有关。引入双污染物(O3+其他污染物)模型后,其RR均未发生明显改变。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及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不同人群对O3的急性危害效应的敏感性不同。结论短期O3暴露可显著增高LAA和SVO住院风险。
罗征进侯博通王美瑶刘煜敏
关键词:卒中臭氧空气污染物环境暴露住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