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攀
- 作品数:6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解读被引量:41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亟需技术规范加以支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的编制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环境损害评估现状的基础上,对总纲的编制思路与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环境基线的确定和因果关系鉴定是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难点和重点,并就此对总纲中相应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 於方张衍燊徐伟攀
-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31
- 2017年
-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刑事犯罪、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环境管理部门在处置环境纠纷和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诉讼部门在判罚环境案件时,均面临大量的与环境损害相关的专业性问题,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确立并快速发展。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重点对13种调查监测技术方法、溯源技术方法、模型技术方法、环境价值量化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从业人员提供基本方法与工具参考。
- 於方张衍燊赵丹徐伟攀齐霁刘静
- 美国陆上和近海管道危险物质泄漏事件统计分析及政策启示
- 2016年
- 介绍了美国管道危险物质泄漏事件的申报统计制度,基于美国交通统计数据库对陆上和近海管道危险物质泄漏事件的危险物质种类、事件原因、泄漏情况、事件后果及环境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议建立完善的从事件原因、泄漏地点、损害后果到处置方式的突发环境事件统计体系,为环境风险防范及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依据;二是针对一些环境事件损害的持续性及潜伏性特点,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更正制度;三是建议汲取美国运营方自主申报信息准确性不高的缺陷,采取污染方自主填报和政府部门审核相结合方式,并加大对虚报、瞒报信息的处罚力度。
- 牛坤玉徐伟攀徐伟攀李超
- 关键词:统计分析突发环境事件
- 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标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解读被引量:5
- 2017年
- 对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进行解读,指出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存在健康保障目标缺位、基本底数不清、管理手段缺乏、风险交流不畅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健康状况,提出"十三五"期间环境与健康工作应重点围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体系构建、环境健康基准和标准体系建设、环境与健康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与健康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环境健康风险交流机制建设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回应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
- 於方徐伟攀张衍燊
- 关键词:环境健康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关键技术问题探讨被引量:54
- 2016年
-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打击环境犯罪、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与损失评估的重要技术支撑,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流程出发,剖析了环境损害调查、环境损害基线确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环境损害修复方案筛选、环境价值评估等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五个主要工作环节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从业者提供技术指导。
- 於方张衍燊齐霁赵丹徐伟攀
- 关键词: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
- 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3
- 2016年
-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染源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基于该原则,结合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实践,构建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因果关系判定的技术框架,包括源和受体中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污染物在污染源与受体之间传输载体和介质的识别、传输污染物的载体的运动方向和污染物浓度梯度方向的确定、污染物在源和受体之间迁移途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4个步骤.同源性利用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同位素等方法进行分析,载体和介质基于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污染调查等手段识别,载体和污染物迁移方向判断以及迁移途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通过空间模拟等技术实现.将所构建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在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事件案例中进行应用,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企业)和受损资源(池塘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Zn,具有同源性;通过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识别出污染物传输的载体和介质为土壤和地下水;运用取样分析和空间模拟方法判断载体的运动方向为污染源向载体的方向,但地下水Zn污染羽在该方向上不连续;进一步结合影像分析、地质条件分析、人员访谈等,证实迁移途径不连续的原因为存在优势通道,最终判定污染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案例应用也证实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赵丹徐伟攀朱文英张衍燊於方
-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