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玉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10篇细胞
  • 8篇急性
  • 7篇骨髓
  • 6篇粒细胞
  • 6篇粒细胞白血病
  • 5篇预后
  • 5篇早幼粒细胞
  • 5篇早幼粒细胞白...
  • 5篇基因
  • 5篇急性早幼粒
  • 5篇急性早幼粒细...
  • 5篇急性早幼粒细...
  • 5篇急性早幼粒细...
  • 4篇增殖
  • 4篇增殖性
  • 4篇突变
  • 4篇肿瘤
  • 4篇基因突变

机构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0篇高玉娟
  • 18篇苏雁华
  • 5篇李珊珊
  • 2篇赵越
  • 2篇李文君
  • 2篇郭艳秋
  • 1篇王巍
  • 1篇杨丹丹
  • 1篇赵春利
  • 1篇杨东光
  • 1篇何婉婷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医学综述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20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高死亡率、高风险的恶性血液肿瘤,尽管以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治疗方法问世后,其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治疗中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并发生早期死亡。所以尽早对APL进行诊断治疗并对预后作出判断尤为重要。随着流式技术的展开,流式免疫表型在APL诊断中已被广泛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既往文献研究分析,发现CD33^+CD13^+MPO^+CD34^-HLA-DR^-CD11b^-这种免疫表型模式对于诊断APL具有一定意义。CD34表达较少,但与白细胞增多症、bcr3同种型、M3v以及CD2的表达相关,可作为判断高风险APL的一个依据。CD2与CD34共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以及较低的完全缓率,但对于CD2单独表达的相关研究较少,还不能定论。CD56与CD34、HLA-DR、CD15、CD117、T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bcr3-PML/RARα具有相关性,存在较低的完全缓解率以及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并且在多变量分析中被认为是唯一与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且与预后的关系独立于高白细胞计数。虽有文献报道CD123、CD117可作为预判APL预后的参考,但被认为证据上不充足,有待进一步考究。
王娅楠苏雁华高玉娟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预后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凝血项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凝血功能初筛试验,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抗凝药物的监测以及术前凝血状态的评估。准确的凝血项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患者本身的状态(患者的体位、是否空腹、患者所患的疾病等)、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否存在溶血、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失衡等)、血液标本的储存与运输、实验人员的操作(离心的时间等)均会影响凝血项的检测结果。因此,在进行凝血项检测时需要患者与临床工作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紧密的配合,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延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赵羚马聪韩丁丁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WBC_(Double)与WBC_(Peak)在预测亚砷酸单药治疗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筛选预测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因素,比较翻倍白细胞(WBC_(Double))与峰值白细胞(WBC_(Peak))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经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诊高危AP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WBC_(Double)和WBC_(Peak)分化综合征的分化程度。结果: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7.69%(45/78),分化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重度分化综合征组发热、肺部浸润、心包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APL患者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化疗后WBC_(Peak)(45.21×10^(9)/L vs 25.24×10^(9)/L,P<0.001)和化疗后WBC_(Double)(37.59×10^(9)/L vs 17.46×10^(9)/L,P=0.007)有关。与WBC_(Peak)组比较,WBC_(Double)组早于分化事件的发生率高(68.57%vs 40.00%,P=0.016),2组间重度分化、轻度分化和未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WBC_(Peak)组出现4个以上分化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比例更多(28.57%vs 5.71%,P=0.012)。与WBCNO-_(Double)组比较,WBC_(Double)组患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P=0.003)、谷丙转氨酶(P=0.040)、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数(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后WBC_(Double)和化疗后WBC_(Peak)是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化疗后WBC_(Double)较WBC_(Peak)提示分化综合征的发生更有优势。
席圆圆苏雁华孙嘉悦李珊珊陈文琪孟颜芬高玉娟
关键词:分化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指标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是以一种或多种骨髓谱系的增殖为特征的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根据WHO2008年分级,MPN包括经典的MPN,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也包括不常见MPN,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
郭艳秋李文君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风险指标血栓弹力图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多种贫血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医学中应用范围极广,在贫血、组织断离、早产儿、癌症和血液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多种贫血的鉴别方面更是如此。对EPO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将为EPO在这些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江伟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血红蛋白
循环淋巴细胞比例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死亡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循环淋巴细胞比例(LYR)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血液科初诊、初治的APL患者111例,收集这些患者治疗前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LYR、循环单核细胞比例(MOR)、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根据是否发生早期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和非早期死亡组,分析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YR及MOR的截断值为界,分为高LYR组和低LYR组;高MOR组和低MOR组。纳入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分析明确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1例初发APL患者中18例发生早期死亡,简单关联性分析中与无早期死亡组比较,早期死亡组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骨髓早幼粒细胞比率、WBC、MOR较高,LYR较低,PT延长。ROC分析显示预测效能较好的指标有PT、LYR、MOR的AUC分别为0.751、0.736、0.704。多因素分析结果示LYR≤17.8%为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82,95%CI 0.037~0.898,P=0.036)。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低LYR组(LYR≤17.8%)以男性较多,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骨髓早幼粒细胞比率、WBC、Hb、FIB、MOR较高,PT延长。结论:初诊时低LYR是初发APL早期死亡重要的预测因子,尤其当其数值≤17.8%时早期死亡风险增加,需格外注意。
高玉娟李珊珊孙嘉悦苏雁华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常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之一,血栓形成和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可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根据血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并给予相应的降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或)抗凝治疗。其中,羟基脲是降细胞治疗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但是,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存在羟基脲抵抗/不耐受,因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ET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ET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马聪韩丁丁赵羚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羟基脲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干扰素
骨髓增殖性肿瘤非驱动基因突变对疾病表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驱动突变包括JAK2、CALR和MPL,三种突变基因与临床的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而近几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使人们对MPN相关受累基因突变有了更深的认识。DNA甲基化修饰剂、染色质修饰剂、剪接体复合物和肿瘤抑制因子等共存非驱动突变被认为是疾病进展和白血病转化的主要途径,如TET2突变之前获得JAK2突变的病人具有更严重的表型,并且患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DNMT3A功能丧失抑制红系增殖并引起骨髓内和肝内纤维化并浸润脾脏,还会导致异常的自我更新和炎症信号通路;ASXL1和IDH2突变与异体干细胞移植后预后不良相关。本文就几类较为常见的非驱动突变在MPN中与疾病的演变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赵越苏雁华高玉娟许鑫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突变白血病转化分子机制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LYMPH%)及单核细胞比例(MONO%)、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结果:131例患者中110例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21例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相比,合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患者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WBC、D-D、DFR较高,PT延长,LYMPH%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R(OR=1.054,95%CI:1.024-1.084,P<0.001)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OR=1.026,95%CI:1.002-1.051,P=0.033)为出现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D-D和DF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36、0.809。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与D-D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8708);与D-D相比,DFR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302)。DFR的最佳cut-off值为16.50,此时的敏感度为90.5%,特异性为70.0%。结论:DFR在预测初发APL相关出血程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DFR值越大提示出血程度越严重,当DFR>16.50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风险增大。
李珊珊杨雪微郑宇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程度纤维蛋白原DFR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内科较常见的恶性疾病,其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殖和积累为特征,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导致终末器官的损害。其中约80%的患者合并有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受抑、破骨细胞激活为其主要发病原因,而多种细胞因子及通路影响了这一机制的发生。本文就MBD发生、发展的最新因素及治疗做一综述。
李文君郭艳秋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