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伟东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市船营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导管
  • 2篇男性乳腺
  • 2篇男性乳腺癌
  • 2篇浸润性
  • 2篇化疗
  • 2篇病理
  • 1篇导管癌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乳头状...
  • 1篇毒副反应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预后
  • 1篇诊疗
  • 1篇诊疗特点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乳头

机构

  • 4篇吉林市船营二...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5篇常伟东
  • 4篇常鑫
  • 3篇徐景伟
  • 1篇陈国栋
  • 1篇尹光浩
  • 1篇王东昕
  • 1篇刘卓
  • 1篇王莹
  • 1篇于苗
  • 1篇王新宇
  • 1篇鹿洪勇

传媒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某些患者发病时即有肿瘤侵及浆膜或穿透浆膜浸润邻近器官,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或腹腔转移,根治术后仍有约半数患者5年内出现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严重影响预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腹腔复发占58%-68%,肝转移占13%-32%,80%的患者未发现有远处转移迹象而因腹腔复发死亡。
常伟东王东昕于苗刘卓
关键词:结直肠癌静脉化疗腹腔化疗术后复发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
男性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
2016年
男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占乳腺癌总数的1%([1])。临床上较为少见,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所有乳腺癌的比例〈2%([2,3])。乳头状癌是一种起源于乳晕区大导管壶腹部及乳头管上皮细胞的乳腺癌,当局限于导管内时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侵及管壁囊壁或周围组织时,称为浸润性乳头状癌([4])。
常鑫常伟东尹光浩徐景伟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癌男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组织病理类型上皮细胞
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全部给予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4例,稳定(SD)16例,疾病进展(PD)4例。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脱发等,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EC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常鑫陈国栋常伟东徐景伟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病理及诊疗特点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该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21例SPC患者,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75岁,其中〉60岁为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以乳房肿物就诊的16例,行以乳头溢液就诊为5例。根据Luminal分子分型,其中Luminal A型为14例,Luminal B为7例。21例中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1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5例,行乳房切除+腋结活检+内分泌为2例,乳房单纯切除+内分泌和腺体切除+假体+内分泌的各1例。结论 S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通常发生于老年女性,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乳房肿物及乳头溢液就诊,经过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预后较好。
常鑫常伟东鹿洪勇王新宇王莹徐景伟
关键词:病理特点
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
2016年
男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占乳腺癌总数的1%[1]。其生物特性与女性乳腺癌相同,但发病年龄较女性高,容易贻误而影响预后。临床上对于本病认识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无不良嗜好。
常伟东常鑫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