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锋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每组16只。后4组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即刻分别于损伤中心处注射10μL生理盐水、20μL BDNF、6μL chABC、6μL chABC+20μL BDNF。假手术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伤后1d、7d、14d、28d,每组取4只大鼠,采用HE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胶质瘢痕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损伤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伤后1d,HE染色、Nissl染色显示后4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灰质出血明显,炎症细胞少量聚集,尼氏体开始由斑片状分解为细尘粒状;伤后7d,各治疗组的尼氏体分解成细尘状颗粒,神经元死亡较多,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炎症细胞浸润;伤后14、28d,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增生,尼氏体逐渐由细尘状恢复到虎斑状,着色神经元数量逐渐恢复。后3组尼氏体的恢复、神经元数量均多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其中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恢复最优。伤后1d,后4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开始出现GFAP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伤后14d达高峰,28d时稍有下降,任2个时间点间GF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伤后7d,BDNF联合chABC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伤后14、28d,BDNF、chABC单独及联合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伤后28d.BDNF联合chABC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BDNF、chABC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以减
- 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瘢痕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现状被引量:3
- 2016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车祸和坠落造成的损伤逐年增加,且受伤人群集中于中青年,而车祸与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极易造成股骨颈骨折,这就直接造成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如何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难以治疗的现状及如何有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正是国内外骨科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旨在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现状以及目前医学上对于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与思路。
- 周俊锋刘涛李晓彬范磊
- 关键词: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 BDNF联合chABC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治疗与修复的研究
- 随着社会的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高度发达,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现代社会并不罕见,并且会带来严重症状及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常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病死率约为4.4%~16.7%。脊...
- 周俊锋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硫酸软骨素酶ABC神经功能
- 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每组30只。后4组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d分别于损伤中心注射10μL生理盐水、20μL BDNF、6μL chABC、6μL ch ABC+20μL BDNF,连续治疗60d,假手术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造模后1d、7d、14d、28d、60d对5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检测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伤后28、60d,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和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d,BDNF联合chABC治疗组大鼠SEPN1波潜伏期[(27.16±1.09)s]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31.25±1.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8d、60d,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和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大鼠SEPN1波潜伏期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d、28d、60d,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和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大鼠MEPN1波潜伏期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 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硫酸软骨素酶ABC诱发电位
- 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均行X线、CT、MRI等检查,测定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围手术期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心肺功能减退、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压缩比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胸腰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受损的脊髓神经功能均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及再次骨折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术,既能获得牢固的内固定,满意的后凸畸形纠正,又可避免损失过多的运动节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周俊锋刘涛李晓彬范磊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椎弓根螺钉
- 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其中脊髓损伤(SC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及严重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现阶段还无有效的方法或特效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措施的效用也较有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神经功能在经历了SCI过后恢复的难度较大,究其根源,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损伤区微环境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抑制因子,从而对轴突生长带来明显的抑制作用。
- 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