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现实镜像与心灵追问——读巴陇锋的《永失我爱》
- 2017年
- 《永失我爱》一问世就以其恢弘的历史画卷和广博的承载内涵引人关注。这部极具现实价值的作品不仅呈现出西部及西部人民的生活面貌,更是在现实镜像中蕴含了令人警醒的寓言和直视心灵的追问。作者将反映现实的"镜"与照亮现实的"灯"结合起来,在爱情的描述中,探索时代道德,引人思索;同时,人物群像的刻画也承载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思索。
- 田文兵黄思颖
- 关键词:镜像
- 象征主义与张承志的小说
- 2017年
- 西方象征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它的产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文学的一种反叛,并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余音。象征主义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影响了中国的一批作家。新时期文学再一次向西方打开了大门,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又一次连同中国文学传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张承志作为新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中也受到象征主义思潮及其文学主张的引导。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下,通过张承志的生命哲学思想、诗化小说的形式以及小说内容的深层意蕴来探索象征主义对其的影响。
- 黄思颖
- 关键词:象征主义生命意志诗化小说深层意蕴
- 传统民族寻根与现代科学认知——张承志《北方的河》中民族主义的探析
- 2017年
- 张承志《北方的河》带有寻根色彩,知识青年通过对于大河的追忆,实现自己对于中华民族的体认和赞颂,这是建立在传统民族认知方式中的;但实际上,作者在试图用传统方式体认民族的过程中已经暗含了现代的民族认知的观念。因此,小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与碰撞中完成了对于民族的追认与构建。从传统民族认同和现代国家想象两方面来进行论述,并阐述在这交融背后所产生的意蕴。
- 黄思颖
- 关键词:民族寻根
- 草原生命与爱的失落及复归--从叙事视角分析张承志《黑骏马》被引量:1
- 2017年
- 《黑骏马》总体来看是第一人称限知叙述,属于"内聚焦型",是从主人公"我"的视角出发进行故事的叙述。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在第一人称限知叙述中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其他视角的穿插,通过这些变化从而完成了草原爱与生命的获得到失落又再次复归的过程。文章主要从叙事视角来分析这一系列转化背后的多样生成机制。
- 牟英杰黄思颖
- 在矢志不渝的坚守中作“人民之子”——浅析张承志“为人民”写作姿态
- 2017年
- 张承志从写作之初就举起"为人民"的旗帜,并且在创作旅途中也确实是这样实践的。而"为人民"原则并不仅仅是站在民间立场上为人民发声,在张承志这里,包含了更多的主题意涵。本文试图从"为人民"这一张承志的写作立场出发,从"书写底层人民的‘心灵史’"以及"作人民的儿子"这两方面探析其为人民创作的多样深层机制。而作为知青一代的作家,张承志也确实在人民的书写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 黄思颖
- 关键词:心灵身份认同
- 文学镜像与人文立场——论谭仲池电影文学剧本被引量:1
- 2016年
- 对于谭仲池的文学创作,评论界较为关注的是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创作。毋庸置疑,谭仲池的10多部诗歌散文集和7部长篇小说已经让读者感受到了其在文学上的不凡造诣,然而人们却忽视其近年来潜心创作且数量颇丰的影视文学剧本。面对谭仲池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更为可贵的是,作家并没有局限于将文人的浪漫情怀进行诗意表达,而是将自己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索融入到多样的文学体裁的创作中。于是,在谭仲池的电影文学剧本中,我们就会发现,流淌在他作品字里行间的,便是那一份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对于时代社会的热切关注,对于土地和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文学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的探索精神。
- 田文兵黄思颖
- 关键词:电影文学剧本人文立场镜像文学创作历史文化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