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作品数:7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80株解脲脲原体的药敏及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m ,Uu)的耐药情况,并探讨Uu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80株临床上分离到的Uu进行了药敏分析、PCR生物分群、tetM基因的检测和PCR扩增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区(QRDR ,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结果 80株临床分离的Uu有6 6份为生物1群,占82 .5 % ;对所测的9种药物全敏感的Uu比例仅为10 % (8 80 ) ;7株耐四环素Uu中有3株出现了tetM基因阳性条带;对6株临床分离Uu的QRDR(gyrA、gyrB、parC及parE)进行了突变分析,未发现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Uu株有gyrA、gyrB、parC及parE突变,但耐喹诺酮Uu株有gyrA、parC和parE基因的点突变,并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改变。在这些QRDR的改变中,gyrA 137C→A和parC基因10 0C→T的误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但parC基因的2 2 5G→A和parE基因4 0G→A ,4 1T→C的误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改变。对Uu耐药率及生物群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两群Uu的耐药率不完全一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 5 )。结论 UuQRDR的改变是导致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因,单独parE基因突变引起其酶蛋白的氨基酸改变也可导致Uu耐喹诺酮类药物。 陈肖燕 张钧 谢鑫友 董娟 陈光关键词:解脲脲原体 药敏 耐药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 联检CA125、TSGF和CE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07年 阮森林 陈光 王晓磊关键词:血清CA125 卵巢癌患者 TSGF CEA 联检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RF,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ASA)测定Anti-CCP。结果RF,Anti-CCP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0%和70.3%,48.8%和95.1%。联合检测Anti-CCP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7.2%。结论联合检测RF和Anti-CCP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同时阳性时,表明病情较严重。 吴盛海 陈光 金谦 张卫英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基于DPO的四重荧光PCR检测常见分枝杆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检测常见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以分枝杆菌16SrRNA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双启动寡核苷酸(DPO)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的5’端分别用FAM、ROX、HEX和JOE进行荧光标记,3’端标记淬灭荧光。通过对4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基因组DNA的扩增,评价多重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采用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2010年6至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68例结核科住院患者清晨痰液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镜检进行比较。采用,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该方法可准确、特异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3种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灵敏度均为1×10^cfu/ml。对68份痰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1份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45.6%,明显高于涂片染色镜检(阳性率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4,P〈0.05),其中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例为鸟分枝杆菌,2例为胞内分枝杆菌,与细菌培养鉴定方法一致。1例培养阳性而PCR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经16SrRNA扩增测序鉴定为龟分枝杆菌。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敏感、特异、快速,能有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可用于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陈光 吴盛海 余道军 徐丽慧 范大鹏 王贤军关键词:分枝杆菌属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DNA引物 MDR-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1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Q-PCR)法检测74例 AML 患者 MDR-1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初诊 AML 患者中33例(44.6%)具有 MDR-1的表达,阳性表达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数、血小板、血红蛋白、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c-kit 突变与阴性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血白细胞数和染色体核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5、0.01).MDR-1阳性表达组完全缓解(CR)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结论 MDR-1阳性表达患者可能具有较差的预后,其在 AML 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吴胜军 陈光 黄珺 金春兰 金红 张钧 谢鑫友关键词:MDR-1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观察 被引量:2 2006年 阮森林 陈光 吴盛海关键词:AMI患者 P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 炎症反应 HSCRP 723例结核病住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全年新收治结核病住院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及结核治疗史.回顾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10年新分离分枝杆菌723株,其中结核复合群共67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52株.671例结核病患者中,总耐药率43.82%、初治耐药率56.30%、复治耐药率32.07%;其中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泛耐药率分别为13.41%、24.74%和5.66%.男女患者比例为2.2:1,患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88岁.女性患者患耐药结核病风险低于男性,OR值为0.63(95%CI:0.42~0.9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核病治疗史和吸烟史是患者发生耐药结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2(95%CI:1.21~2.09)和2.72(95%CI:2.35~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结核分枝杆菌株检出量及其检出率逐年上升,检出率由2006年的4.61%上升到2010年的7.19%.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范大鹏 陈光 吴盛海 余道军 徐丽慧 王贤军关键词:分枝杆菌 结核病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