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效果,为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3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据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A组(703例)、B组(211例)、C组(109例)。 A组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 B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C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及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及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 A组用药后1、6个月及1年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9.1%(64/703)、16.6%(117/703)、28.4%(200/703),B组分别为14.6%(31/211)、25.5%(54/211)、37.9%(80/211),C组分别为16.5%(18/109)、29.4%(32/109)、34.0%(37/109)。 A组用药后1、6个月及1年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或C组( P均<0.05);B组用药后1、6个月时MACE发生率低于C组,用药后1年时却高于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组患者用药后1、6个月及1年时在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狭窄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在心绞痛发生率方面,A组在1、6个月时显著低于B、C组(P均<0.05),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至1年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略高于B组和C组(4.3%、2.4%、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组较单抗治疗组,其总体MACE发生率减少,尤其是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为突出,且未增加消化道出血事件,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至1年时,该优势逐渐减弱。
- 唐芸肖碧李萍马厚勋
- 关键词: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
- 使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 唐芸肖碧李萍马厚勋
- 28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以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80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B超筛查发现133例,cT筛查发现144例,MRI筛查发现3例。肝右叶脓肿182例;单个脓肿195例;最大脓腔为17.8cm×13.6cm。临床症状:发热215例;腹痛77例;肝区压痛、叩痛、肝大共209例。脓液培养165例,血液培养215例,两者肺炎克雷伯菌均是最多见的,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临床治疗: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115例,经皮导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64例,肝脓肿手术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92例,三者联合治疗9例,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基咪唑类。临床有效治疗率96.1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高龄、糖尿病、肝胆基础疾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腹部超声已成为筛查和随访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式。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合经皮导管引流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肖碧马厚勋
- 关键词:肝脓肿
- 过表达Klotho抑制小鼠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过表达Klotho(KL)对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sRANKL)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过表达KL组(Ad-KL组)、空载体组(Ad-GFP组)与空白对照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腺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情况,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L的mRNA或蛋白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过表达KL对s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破骨细胞成熟标志物TRAP、组织蛋白酶K(CTSK)的mRNA或蛋白水平。结果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d-KL组细胞KL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RAP染色显示,Ad-KL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少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体积也更小;与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d-KL组TRAP和CTSK mRNA和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过表达KL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 徐锋马厚勋李宝善肖碧黄倩梁霄
- 关键词:KLOTHO破骨细胞RAW264.7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急性期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 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应用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急性期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患者208例,根据病情及意愿,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134例、阿伦膦酸钠组57例与帕米膦酸二钠组17例,采用相应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在用药后3d与7d不良反应.结果 唑来膦酸组用药后3 d(59/134,44.03%)与7 d(60/134,44.78%)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3/17,17.65%;3/17,17.65%)及阿伦膦酸钠组(1/57,1.75%;1/57,1.75%,P均<0.05).使用静脉唑来膦酸及帕米磷酸二钠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后3d及7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用药后7d出现肾功能受损3例,低钾血症3例.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接受不同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其急性期的不良反应发生存在明显差异;使用唑来膦酸中肾脏安全性以及低钾血症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 李萍肖碧唐芸马厚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