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冠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手术
  • 3篇病毒
  • 3篇病理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移行粘膜
  • 2篇预后
  • 2篇增殖活性
  • 2篇粘膜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旁移行...
  • 2篇直肠肿瘤
  • 2篇受体
  • 2篇重症肝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16篇李冠群
  • 3篇董祥家
  • 3篇王伟
  • 2篇姜卫国
  • 2篇陈春生
  • 2篇王兆荃
  • 2篇刘恩卿
  • 2篇苏琪
  • 2篇张捷
  • 2篇王惠忠
  • 2篇王伟
  • 1篇余云
  • 1篇王宝胜
  • 1篇蒋涛
  • 1篇吴佩英
  • 1篇王翠芳
  • 1篇朱贝贝
  • 1篇石秀霞
  • 1篇王理富
  • 1篇赵晓东

传媒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增殖活性及其在保肛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病理学性质及保肛手术肠管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及癌旁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差异非常显著(P<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P<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P<0.01、P<0.05)。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
苏琪刘恩卿陈春生王连振冯勇极韧王伟李冠群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粘膜PCNA保肛手术增殖活性
胆管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
1997年
为研究胆管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EGFR表达与血型A抗原的关系,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30例肝外胆管癌。结果发现15例(50%)为EGFR阳性,PCNA阳性7例(23.33%),对照组5例为非肿瘤胆总管,EGFR、PCNA均为阴性。胆管癌与非肿瘤胆总管组EGFR及PCNA表达率有显著差异,细胞分化差、有胆管外转移的胆管癌EGFR的表达率高于细胞分化好、无胆管外转移病例。胆管癌各组间PCNA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EGFR表达与血型A抗原无关。结果提示:检测EGFR表达是判断胆管癌增生活性的有效手段,而PCNA尚需进一步研究。
赵海鹰戴显伟李冠群王宝胜王惠忠姜卫国
关键词:胆管癌表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足菌肿的X线诊断——附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通过已证实的3例足菌肿病的X线分析,明确了该病的表现是以溶骨性破坏为主的征象。应与骨结核、骨髓炎,溶骨性肉瘤鉴别,并提出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杨洪涛铉钰芝李冠群
关键词:足菌肿溶骨性破坏X线
161例小儿胃粘膜标本病理组织学观察
1996年
161例小儿胃粘膜标本病理组织学观察吕庆杰,赵晓东,李冠群,闻德亮,张惠(沈阳第二临床学院病理科,110003)(沈阳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110003)关键词小儿;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作者将161例小儿胃粘膜活检资料加以观察分析,以探讨小儿胃粘膜病...
吕庆杰赵晓东李冠群闻德亮张惠
关键词:儿童胃炎病理组织学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分布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单株单克隆体、HBc 抗体及 HBs 抗体以 ABC 法检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织中的 HBsAg 及 HBcAg 的分布。结果提示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近半数以上病例有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使人认识到 HBV 持续长期存在,可能直接引起肝癌的危险性。HBsAg 及 HBcAg 在上述三者组织中细胞内的分布及形态观察均以胞浆弥漫型占优势,局灶型及胞膜型少见,是否暗示胞浆弥漫型肝炎易向肝硬化乃至肝癌发展的倾向,这有待动态研究予以证明。
李冠群王伟王惠忠董祥家梅雅馨
关键词:肝硬变乙型肝炎肝肿瘤抗原
乳管内乳头状瘤34例临床分析
1991年
1976~1987年,我院收治3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 发病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2.9岁。40岁~50岁20例,占58.8%,30岁以下2例,60岁以上1例。
刘德成余云李冠群
关键词:乳管乳头状瘤手术
肝细胞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各区段抗原的检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肝细胞肝癌(HCC)和肝硬化(LC)中所起的作用,结合乙型肝炎病毒(HBV)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HCV与HBV感染是否有相互促进作用。方法采用HCV-C、E、NS3、NS4区单克隆抗体、HBsAg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9例HCC及35例LC组织标本。结果HCV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及癌细胞的胞浆内,呈细颗粒状。HCC中,HCV感染率:北京(29例)为172%、沈阳(30例)为267%;沈阳35例LC肝组织病人中HCV感染率143%。各区段单抗单独检测以C区单抗检测阳性率最高。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阳性率:北京HCC(29例)为630%,沈阳HCC(30例)为733%,沈阳LC(35例)为543%,均明显高于各自的HCV抗原检测阳性率。结论HCV在HCC、LC中起一定作用,且C区抗原可能在HCC中表达率较高;HBV、HCV感染在HCC、LC中无明显相互促进作用。
王理富李德富郎淑慧尹红章尹红章李冠群冯建平赖文敏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HBSAG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对165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清病原学分型进行分析,确定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12例;非甲非乙型肝炎42例;丁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和CMV病毒感染1例。发现Delta病毒感染及重叠感染者预后不良。
王兆荃董祥家张捷李冠群苏德元董志良朱虹娟张振藩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原学预后肝炎
各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与预后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1984~1989年我院共收治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165例,现将各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及亚急性重症肝炎与预后关系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 (一)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均有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
王兆荃苏德元董祥家张捷李冠群董志良朱虹娟张振藩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预后
十二指肠球炎与胃泌酸量及血清胃泌素关系的探讨
1989年
十二指肠球炎是消化系常见疾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30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患者进行了胃泌酸功能及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并与健康人及球部溃疡患者各10例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及分组 1.对照组系沈阳地区健康检查中发现的18~50岁的健康成年人,既往无肝胆胰及肾、甲状腺疾病:经内窥镜及活检、病理证实胃及球粘膜正常者共10例。 2.十二指肠球炎组(以下简称球炎组)
孙素云谢涵芬石秀霞高树德李冠群汪秀实李宇权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炎血清胃泌素空腹血清胆胰胃液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