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芳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冠状
  • 2篇病毒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学生保健
  • 1篇学生保健服务
  • 1篇血糖
  • 1篇疫情
  • 1篇永久起搏
  • 1篇永久起搏器
  • 1篇永久起搏器植...
  • 1篇永久起搏器植...
  • 1篇诊病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阵发性室上性

机构

  • 6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临沂市疾病预...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吴芳芳
  • 2篇魏延津
  • 2篇张守文
  • 2篇李新华
  • 2篇季圣翔
  • 2篇邵明凤
  • 2篇尹德清
  • 1篇孙桂玲
  • 1篇李峥嵘
  • 1篇张宗林
  • 1篇张金岭
  • 1篇侯炳波
  • 1篇刘兆英
  • 1篇王洁
  • 1篇杨海波

传媒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葛根素对雷帕霉素造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雷帕霉素造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UVEC并分组:对照组,葛根素组,雷帕霉素组,葛根素干预组。各组培养48h后,检测各组HUVEC的增殖,NO浓度及凋亡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NO浓度明显升高(P<0.05),HUVEC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干预组NO浓度明显降低(P<0.01);雷帕霉素组可抑制HUVEC增殖,NO浓度明显降低,HUVEC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雷帕霉素比较,葛根素组NO浓度明显升高,HUVEC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干预组促进HUVEC增殖,NO浓度明显升高,HUVEC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葛根素对雷帕霉素造成HUVEC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刘兆英董芳杨海波孙桂玲吴芳芳
关键词:葛根素雷帕霉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拮抗
零X线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导管消融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在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零X线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射频消融的过程中,评估和比较临床常用的4种消融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58例行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其中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6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右侧旁道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8例(右侧旁道组),左侧旁道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7例(左侧旁道组)。根据术中所用射频消融导管的不同,将上述三类PSVT患者再随机分为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和圣犹达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零X线下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比较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消融导管操作时间。结果 379例(82.8%)完成全程零X线射频消融。房室结双径路组均在30 min内完成,其中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消融导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17.71±4.58)min、(17.51±4.42)min、(17.32±5.34)min和(17.69±4.64)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旁道组中46例在60 min内完成消融,其中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的完成率分别为91.7%、100%、100%和9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 min内左侧旁道组的总完成率仅47.6%,其中,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的完成率分别为88.9%、54.1%、32.4%和13.5%;强生组优于其他三组(P<0.01);射频消融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在合适的、熟悉的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术者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消融导管。4种品牌的导管对房室结双径路、右侧旁道消融都适用,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左侧旁道消融时推荐强生的nonNAV A弯(黄把)、B弯(红把)消融导管。EnSite Velocity系统引导零X线下PSVT射频消融可行、安全且有效。
张荣君张守文邵明凤吴芳芳王洁魏延津王佳艺李新华
关键词:导管消融X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NSITE质控管理
临沂市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病毒检出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流感病毒的检出特征,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对2021—2022年度临沂市报告的52起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共采集咽拭子样本1702份,处置疫情时将采样对象按照不同症状分为3种类型[A组:流感样病例(ILI)组;B组:轻症组;C组:密接组],对采集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采用χ^(2)检验对流感暴发疫情中病毒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071份(62.93%),其中A组采样726份,检出610份(84.02%);B组采样634份,检出331份(52.21%);C组采样342份,检出130份(3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71,P<0.01)。按照性别分析,A组男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80.83%,女性91.36%;B组男性53.31%,女性50.87%;C组男性30.72%,女性43.92%,其中A组和C组的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7,6.25,P值均<0.05)。按发病天数,发病0~6 d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30%,74.49%,89.35%,86.23%,69.67%,62.75%,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7,P<0.01)。结论轻症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人群可能是造成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班级内病例长时间持续新发的重要原因,且流感症状的演进与其传染风险有关系。
王传宝蒋春云刘祥亮李成伟刘建成尹德清季圣翔吴芳芳刘秀芳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病毒学生保健服务
COVID-19确诊病例居住环境病毒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其感染方式主要是聚集性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了解环境中,特别是COVID-19确诊病人生活环境中的病毒存在情况,是做好环境消毒,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重要步骤,对COVID-19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生活环境中SARS-CoV-2的存在情况,从SARS-CoV-2存在的空间部位、病毒核酸含量、消毒效果等方面对SARS-CoV-2的相关特点做出初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SARS-CoV-2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COVID-19病例治疗前的3个家庭居住环境和治疗出院后隔离期间的2个宾馆居住环境中采集的样本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首次从3个家庭环境中采样48份,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5份(10.42%),3个家庭的环境样本中均有阳性样本检出。首次采样48h后在家庭3进行第二次采样16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份(12.5%),检测Ct值比首次升高。家庭3消毒后24h采集的16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并且两处宾馆环境采集的24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本研究提示,COVID-19病例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检出SARS-CoV-2,病毒存在区域、存在物品、病毒核酸含量均有差异;对外环境进行消毒可以达到消毒目的,能够起到阻断SARS-CoV-2传播的防控效果。
王传宝刘秀芳蒋春云尹德清李涛刘祥亮张晓妮吴芳芳季圣翔
关键词:RT-PCR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在EnSite指导下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进行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心室起搏阈值、R波振幅及阻抗情况。结果:66例患者均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中44例(66.7%)成功希氏束区起搏。术后即刻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19.41±5.99) ms,术后3个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35±6.38) ms。术中(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89±0.16)V,R波振幅(8.23±3.06) mV,阻抗(702.73±103.12)Ω;术后3个月(慢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95±0.11) V,R波振幅(8.13±2.26) mV,阻抗(679.77±103.12)Ω,术中各参数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可行、有效。
张荣君邵明凤张守文侯炳波魏延津吴芳芳王佳艺李新华
关键词:三维标测系统起搏器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
李峥嵘张金岭吴芳芳王玉强张宗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