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小东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淋巴
  • 2篇肠道
  • 1篇动力学异常
  • 1篇上消化道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肿瘤
  • 1篇胃肠道非霍奇...
  • 1篇胃肠道肿瘤
  • 1篇胃肿瘤
  • 1篇消化道
  • 1篇淋巴瘤
  • 1篇淋巴系
  • 1篇内镜
  • 1篇内镜诊断
  • 1篇内窥镜
  • 1篇内窥镜检
  • 1篇内窥镜检查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成都市第六人...

作者

  • 4篇史小东
  • 2篇黄晓赤
  • 2篇罗克枢
  • 1篇曹忠铭
  • 1篇汪庆华
  • 1篇蒋明德
  • 1篇张毅
  • 1篇王丽
  • 1篇潘传敬
  • 1篇顾明
  • 1篇汪盛贤
  • 1篇何乾文
  • 1篇罗来华
  • 1篇徐辉
  • 1篇陈宏彬
  • 1篇秦春艳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内镜诊断
1998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陈宏彬徐辉王丽蒋明德曹忠铭张毅秦春艳史小东
关键词:肿瘤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形态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图像分析手段对胃肠道 3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进行了细胞核形态定量研究。结果显示 :Kiel分类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的核形态定量的主要参数 (核面积、核等效直径、核最长径和形状因子 )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WF分类低度恶性组、中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核形态定量参数比较 ,大多数参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研究表明 ,核形态定量分析与形态分类在胃肠道NHL的恶性程度的评判上基本吻合。
黄晓赤罗克枢史小东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核形态定量分析
2000年
应用图像分析手段对胃肠道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了细胞核形态定量研究。结果显示:Kiel分类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的核形态定量的主要参数(核面积、核等效直径、核最长径和形状因子)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WF分类低度恶性组、中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核形态定量参数比较,大多数核形态定量分析与形态分类在胃肠道NHL的恶性程度的评判上基本吻合。
罗克枢黄晓赤史小东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
CT诊断肝脏淋巴动力学异常的病理学基础被引量:21
1998年
CT诊断肝脏淋巴动力学异常的病理学基础潘传敬顾明刘宽宇罗来华汪盛贤史小东何乾文汪庆华笔者在对肝癌、肝硬化和肝转移瘤患者进行肝脏CT扫描时,见沿门静脉分支及下腔静脉周围出现低密度影像,认为系肝内淋巴动力学异常[abnormallymphaticdyna...
潘传敬顾明刘宽宇罗来华汪盛贤史小东何乾文汪庆华
关键词:肝脏淋巴系ALD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