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 作品数:19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更多>>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侵袭性肺曲霉病及反复致命性消化道出血1例 2024年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患者常受到继发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致命影响[1],极少数患者出现机会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2]。本文报道1例SARS-COV-2感染长期阳性的患者,相继出现呼吸衰竭、肾脏损害、凝血障碍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通过肺组织活检证实IPA和以反复致命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CMV结直肠炎。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改善。本文旨在识别和诊断长期SARS-COV-2阳性继发不同的严重机会性感染(特别是IPA和CMV),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张学宇 张学海 孙文青 刘晗 姜金波 刘寒 李远 陈晓梅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 消化道出血 结肠后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初步探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索结肠后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十二指肠窗的窗宽、窗高、窗面积,十二指肠腹腔化(结肠后游离翻起十二指肠2/3段及胰头,包括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先行)时间,完成胰头及十二指肠显露、游离的时间,标本切除时间等指标。结果:15例LPD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平均(57.7±9.3)岁,BMI平均(24±2.2)kg/m^2,其中4例中转,均因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窗宽2.0~4.5 cm,平均(2.8±0.7)cm;窗高3~6 cm,平均(4.3±1.0)cm,窗面积平均(12.6±6.1)cm^2,窗宽、窗高、窗面积与BMI无统计学相关性。十二指肠腹腔化的时间18~70 min,平均(28.7±13.2)min;完成胰头及十二指肠显露、游离的时间30~90 min,平均(49.3±14.5)min。标本切除时间115~250 min,平均(154.0±38.5)min。结论:结肠后入路LPD简单、高效,受患者局部解剖因素影响小,且由于解剖层次位于侧后方,肠系膜上静脉的解剖放在最后,可望完成常规入路难以完成的LPD。 徐建威 张国友 李峰 刘晗 王磊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Toll样受体5介导信号调节蛋白α阳性肠道固有层树突状细胞诱导Th17细胞分化 刘晗 李延青光学增强内镜(OE)对胃肠上皮化生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光学增强内镜(Optical Enhancement,OE)或OE联合放大内镜(放大OE)在胃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放大内镜检查的患者135例,检查顺序为白光内镜-OE内镜-放大OE,分别根据病变的小凹结构及腺管开口和微血管清晰程度和可辨认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白光内镜与OE、放大OE图像清晰度。放大OE下分别记录每处病变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LBC)、绒毛状结构(Villous Pattern,VP)、大长冠(Large Long Crest,LLC)情况,与病理学比较对GIM的诊断价值。结果:OE和放大OE评价图像清晰度优于白光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LBC、VP、LLC对诊断GIM的准确度分别为82.46%、76.02%、81.29%,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满足三个特征诊断GIM准确度为94.74%。结论:在观察病变的清晰度方面,OE放大内镜显著优于OE和白光内镜,OE内镜优于白光内镜。LBC、VP、LLC是放大OE下胃肠上皮化生的特征性表现,内镜下符合三种特征的病变能准确诊断肠上皮化生,LBC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准确度优于VP和LLC。 王立梅 刘晗结肠后入路腹腔镜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31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部可扪及约10 cm×8 cm的包块。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等指标均正常。腹部平扫及增强CT提示:胰头区10 cm×8 cm囊实性肿物。术前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拟行术式: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取大字位,主刀立于患者右侧,扶镜手立于患者两腿间。(1)Trocar布局:以肚脐为观察孔,Trocar呈“V”形分布。(2)结肠后操作:我们此前已报道了此入路及解剖层次[1]。简单而言,提起横结肠及系膜,可于系膜根部右侧见到一半透明区(透过此处可观察到十二指肠降部至水平部的转折部分)(图1a)。超声刀切开此区域,于十二指肠后方进入胰头后间隙,解剖显露十二指肠侧壁及后壁、胰头后侧、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图1b^d)。于十二指肠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解剖显露十二指肠前壁、胰头前侧、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下侧壁。(3)结肠前操作:打开胃结肠韧带,分离覆盖在胰头与十二指肠前方的结肠系膜、胃窦部系膜,自前方显露胰头颈部、十二指肠。打开十二指肠侧腹膜,与结肠后入路已完成的解剖结构“会师”。 徐建威 李峰 刘晗 王磊关键词:后入路 肠系膜上动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上腹部胀痛 横结肠系膜 腹腔镜胰管对黏膜胰肠吻合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细胰管与软胰腺胰管对黏膜胰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施行的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平均(42.5±14.4)岁。结果:17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338.1±88.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62.5±304.7)mL。总体并发症、胰瘘(B/C级)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40%与15%。胰腺功能重建包括胰管对黏膜吻合12例(组1)、套入式胰肠吻合5例与胰胃吻合3例(组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并发症、胰瘘、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对黏膜吻合术后住院时间[(10.5±5.4)d vs.(33.3±22.6)d,P=0.025]缩短,胰瘘(B/C级)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2%vs.62.5%,P=0.167;0.9%vs.25%,P=0.537)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可在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中完成高质量的细导管对黏膜胰肠吻合,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能降低术后胰瘘及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徐建威 李峰 叶乃宽 展翰翔 刘晗 吴栋 胡三元 王磊关键词:胰腺中段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术在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残余感染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观察组)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清创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肠瘘、切口疝、胃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患者随访6.0~48.0个月,观察组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新发糖尿病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峰 刘晗 徐建威 吴栋 叶乃宽 王磊关键词:胰腺炎 腹腔镜 开腹手术 重症胰腺炎的“阶梯式”微创治疗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阶梯式"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5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阶梯式"治疗,首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行腹腔镜(肾镜)清创引流术。30例患者行开腹清创引流术。总结分析治疗方式、手术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阶梯式"微创治疗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均成功完成,22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肾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改为开放手术。术后1例因肺部感染、肺功能衰竭死亡,无切口感染。30例开腹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感染13例。两组手术时间[(154.16±82.15)min vs.(193.82±94.88)min,P〉0.05]、术中出血量[(94.16±163.06)ml vs.(224.10±108.41)ml,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00±0.95)d vs.(3.00±0.63)d,P〈0.05]、术后住院时间[(19.41±10.22)d vs.(33.36±13.50)d,P〈0.05]、住院费用[(55 586.38±31 273.02)元vs.(173 918.09±87 422.55)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均定期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重症胰腺炎"阶梯式"微创治疗安全、可行,术后康复快,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峰 徐建威 刘晗 柏钦正 王磊 胡三元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腹腔镜检查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辅助系统 本发明涉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辅助系统,包括:方差计算模块,用于连续获取内镜下若干帧病灶观察图像;对于每一帧病灶观察图像,计算病灶区域的观察状态特征;当帧数达到某一数量时,计... 左秀丽 杨笑笑 李真 赖永航 马铭骏 李广超 史珍珍 季锐 王鹏 戚庆庆 刘晗GPR120激动剂抑制CBir1 T细胞转输诱导的慢性结肠炎 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