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波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血清
  • 3篇结肠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血清学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胰腺炎患者
  • 2篇直肠
  • 2篇人巨细胞病毒
  • 2篇胃癌
  • 2篇胃癌细胞
  • 2篇息肉
  • 2篇腺炎
  • 2篇内镜
  • 2篇结肠镜
  • 2篇结直肠
  • 2篇巨细胞
  • 2篇急性胰腺炎

机构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 1篇自贡市第三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曾波
  • 8篇何平
  • 6篇田文广
  • 4篇邱烈旺
  • 4篇高敏娜
  • 3篇黄剑
  • 2篇万克强
  • 1篇钟正福
  • 1篇李昱
  • 1篇杨天文
  • 1篇刘刚
  • 1篇黄蜀康
  • 1篇杨雅莹
  • 1篇张小丽
  • 1篇李月
  • 1篇曾珍
  • 1篇刘畅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MAS与联合血浆灌流加CRRT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半量血浆置换(H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HPE联合血浆灌流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合模式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81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A组),27例患者进行HPE联合血浆灌流加CRRT(B组),23例患者进行HPE联合DPMAS治疗(C组)。观察3种人工肝模式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象,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氨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治疗前TBIL水平高于A组(P<0.05),但治疗后3组患者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后CRP明显降低(P<0.05),而A、B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治疗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组患者治疗前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8.06%、66.67%、73.91%,90 d内无肝移植的存活率分别为74.19%、74.07%、82.61%,3组患者的有效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E联合DPMAS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血浆置换和HPE联合血浆灌流加CRRT两组方案,并可提高近期生存率。
万克强殷芳曾波房殿亮苏畅田文广
关键词:血浆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衰竭
敲低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2(GM2)增强BGC-823人胃癌细胞的黏附及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敲低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2(GM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BGC-823人胃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3个针对GM2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同时合成阴性对照载体,并将其转染至BGC-823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BGC-823细胞GM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筛选出敲低效果最佳的质粒;再分别运用同质细胞黏附试验、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内皮细胞黏附实验观察GM2基因敲低后对BGC-823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M2基因敲低后上皮钙黏素(E-cadherin)、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等黏附分子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转染GM2-shRNA-NC组相比较,GM2-shRNA-2质粒可有效敲低GM2基因的表达;敲低GM2表达水平后,BGC-823细胞同质细胞之间黏附数目明显增加,而与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数目明显减少。敲低GM2基因表达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selec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CD44v6和ICAM-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敲低GM2基因表达水平后,胃癌BGC-823细胞间的黏附能力增强,而与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减弱,可能与敲低GM2后E-cadherin表达上调,而P-selectin的表达下调有关。
曾波曾珍刘畅杨雅莹
关键词:BGC-823细胞
针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各种内镜预防措施:随机对照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背景:现有关于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种内镜措施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有关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内镜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rials, RCTs),干预措施包括无预防、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金属夹封闭、血管热凝、不含器械联合法和含器械联合法。主要结局事件是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整个分析在频率学框架下进行。结果:共确定了24项研究(10,658名患者,18,454枚结直肠息肉)。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和含器械联合法的术中出血(intraprocedural bleeding, IPB)和早期出血(early bleeding, EB)率比无预防低。含器械联合法和金属夹封闭的术后出血(postoperative bleeding, PPB)率比无预防低。所有内镜措施的晚期出血(late bleeding, LB)率与无预防相似。结论:对于结直肠息肉,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和金属夹封闭可根据可行性被选择用于预防术后24小时内的出血。对10 m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器械套扎和金属夹封闭可能更有效。尚未发现内镜预防术后24小时至30天内出血的必要性。
张顺涛陈琪张园梦李巧玉邱烈旺曾波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出血治疗
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潜伏-激活感染血清学变化及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横断面调查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巨细胞病毒潜伏-激活感染血清学及临床特征,初步探讨SAP患者急性期巨细胞病毒激活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9月医院急性胰腺炎(AP)住院476名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时HCMV-IgM和HCMV-IgG值,入院后14dSAP患者重复测定HCMV-IgM值,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476例AP患者HCMV-IgG阳性率96.05%,重度96.67%,轻中度AP95.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MV-IgM阳性率为9.87%,重度及轻中度AP患者HCMV-IgM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d128例SAP患者HCMV-IgM阳性率为28.1%,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率较轻中度AP高,且急性期存在巨细胞病毒潜伏再激活,与临床结局有关。
曾波周夏袷何平万克强田文广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急性胰腺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收集456例AP患者(AP组)和280例健康普通人(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标本中HCMV的Ig G和Ig M值,分析AP患者HCMV感染的血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AP组和对照组血清HCMV-Ig G阳性率分别为96.05%(438/456)和96.07%(269/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血清HCMV-Ig M阳性率为9.87%(4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4%(13/280)(P<0.05)。HCMV-Ig M阳性AP患者重度AP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CMV-Ig M阴性AP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CMV-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Ig 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农村居住患者、女性患者及文化程度低患者HCMV-Ig G阳性率增高(P<0.05)。HCMV-Ig G阳性率在不同AP病因、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体重指数以及是否吸烟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HCMV-Ig G阳性率超过90%,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AP患者HCMV-Ig M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且HCMV-Ig M阳性AP患者中,重度AP比例较高;不同年龄、居住地、性别或文化程度的AP患者HCMV既往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曾波田文广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人巨细胞病毒血清学特征
益生菌辅助含左氧氟沙星的补救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在辅助含左氧氟沙星补救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Wan Fang Data,收集2017年3月1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益生菌辅助含左氧氟沙星的补救方案治疗Hp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含左氧氟沙星补救治疗方案抗Hp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对照组未给予益生菌制剂治疗,随访过程并追踪结局。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PEDro量表进行评价)工作后,运用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益生菌联合治疗组(试验组)430例,无益生菌治疗组(对照组)3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组及非益生菌组Hp根除率PP分析结果(OR=2.11,95%CI=1.47~3.02,P<0.0001);益生菌组及非益生菌组Hp根除率ITT分析结果(OR=2.01,95%CI=1.43~2.81,P<0.0001);益生菌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OR=0.63,95%CI=0.40~0.99,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益生菌能有效提高含左氧氟沙星补救疗法的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刘沁何平曾波李月田文广
关键词:益生菌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PINK1和Park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监测结直肠癌组织中与线粒体自噬过程紧密相关的基因PINK1和Park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存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肠镜检查或手术过程中获取的120例结直肠癌组织、4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4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距肿瘤 > 5 cm)中PINK1和Parkin的表达情况,分析PINK1和Parkin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及PINK1和Park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等关联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INK1和Parkin阳性表达均主要发生在肿瘤细胞胞浆中。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INK1和Park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 (68/120)和47.5% (57/120),明显低于肠腺瘤组织和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P 0.05)。结论:PINK1和Park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低水平表达状态,提示线粒体自噬活性的降低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张顺涛李巧玉张园梦邱烈旺高敏娜曾波
关键词:结直肠癌PINK1PARKIN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末次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末次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 612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 612例患者分为干预A组(n=403)、干预B组(n=403)、对照A组(n=403)和对照B组(n=403)。其中,干预A组有3例药物剂量服用错误,干预B组有5例数据部分缺失,对照A组有2例肠道清洁剂种类错误,对照B组有6例数据缺失,以上16例数据被剔除。该研究最终共纳入1 596例,干预A组400例,干预B组398例,对照A组401例,对照B组397例。干预组:末次服药时间按照预约次序依次延长15 min,末次服药时间至镜检开始时间间隔(以下简称时间间隔)控制在3~5 h。其中,干预A组镜检时间为8点至10点和14点至16点,干预B组镜检时间为10点至12点和16点至18点。对照组:末次服药时间固定,上午检查者末次服药时间为5点,下午检查者末次服药时间为11点。其中,对照A组镜检时间为8点至10点和14点至16点,时间间隔维持在3~5 h,对照B组镜检时间为10点至12点和16点至18点,时间间隔> 5 h。根据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记录每位受检者肠道准备情况,并详细记录进退镜时间和息肉检出情况。结果 各组时间间隔分别为:干预A组3.88 (3.31,4.45) h,干预B组4.01 (3.26,4.51) h,对照A组4.30 (3.95,4.65) h,对照B组5.91 (5.70,6.25) h。对照B组的BBPS评分和息肉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及对照A组,进退镜时间也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A组、干预A组及干预B组之间的BBPS评分、息肉检出率和进退镜时间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末次服药时间控制在镜检开始前3~5 h,可获得较好的肠道准备质量。通过调整末次服药时间,可提高预约次序较后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息肉检出率,并缩短进退镜时间�
李巧玉黄剑何平邱烈旺曾波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50例病毒性肝炎腹水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试验组患者腹水样本,予以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多形核白细胞(PMN)、白细胞(WBC)数,观察患者腹水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血清PCT检测结果分布、各时段PTC浓度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腹水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3株,革兰阳性菌共52株占39.10%,革兰阴性菌65株占48.87%,真菌15株占11.28%,抗酸杆菌1株占0.75%;试验组患者血清中PTC、PMN、WBC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以0.5ng/ml为阳性界值,则血清PCT对腹膜炎诊断敏感度为96.00%,对照组全为阴性。试验组患者随着治疗的介入,腹水感染得到改善,其血清中PCT水平也随之降低,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血清PCT和腹水感染成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在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治疗时要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何平张小丽周夏袷曾波田文广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降钙素原腹水感染细菌培养
姜黄素加重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线粒体损伤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给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30μmol/L)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电镜和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和ROS的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与凋亡密切相关的casppase-3和caspase-9活性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处理细胞株HCT-116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受到抑制,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3μmol/L。姜黄素不仅增加早期凋亡的结肠癌细胞的比例,还使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肿胀、消失、膜破裂和空泡等。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后显示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呈碎片状。细胞内的ATP生产明显下降。另外,姜黄素还增加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姜黄素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姜黄素加重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损伤有关。
徐明亮康清梅张顺涛张雄高敏娜曾波
关键词:姜黄素凋亡线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