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雯
-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种方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为肺肠合治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共分了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3种中药复方的给药组;采用头孢哌酮加白色念珠菌灌胃SD大鼠的方式复制肠道菌群失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卵清清蛋白注射致敏与雾化诱发哮喘,雾化同时分别给予加味升降散、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增液承气汤药液从肺肠合治、治肺和治肠进行治疗;采用Buxco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分析呼吸功能,通过16SrDNA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根据OTU值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发现,各组对乳酸杆菌的恢复接近空白组且优于阳性组,3个治疗组均可促进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菌群的恢复,但肺肠合治效果最佳,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从高到低分别是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合治组、模型组;呼吸频率和气道高反应性模型组为260.56(1.28),治疗后肺肠合治组、治肺组和治肠组分别为141.79(0.93)、137.25(1.30)和203.16(0.84),各治疗组大鼠呼吸频率均低于模型组,而气道高反应性只有肺肠合治组和治肠组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肠合治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在肺功能和肠道菌群恢复上优于单纯治肠或治肺法。
- 付雯刘兴隆张珑琼高永翔
- 关键词:哮喘肠道菌群中医治疗学
- “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呼吸功能、肠菌群及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肠合治"法防治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饲喂头孢哌酮加白色念珠菌定植复制肠道菌群失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卵清蛋白注射致敏与雾化诱发哮喘,雾化同时给予加味升降散治疗,采用Buxco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分析呼吸功能,培养肠道细菌并运用ELISA法检测相关免疫因子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呼吸频率显著增高,PEF显著减少,penh增高;肠道中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未见生长,而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并可检测到白色念珠菌生长;BALF沉渣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BLAF和血清中Ig E含量明显升高,且BALF中IL-4显著升高,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BALF和肠黏膜中s Ig 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经加味升降散干预,大鼠肠道的菌群失调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呼吸功能也明显改善,组织形态学改变得到了恢复,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 E与IL-4含量显著减少,肺、肠s Ig 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刘兴隆张珑琼付雯官菊梅秦乐王强孙小钧赵静高永翔
-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过敏性哮喘免疫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