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士静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皮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内皮
  • 1篇血浆内皮素
  • 1篇血浆内皮素检...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机构

  • 4篇天津中医学院
  • 1篇天津市公安医...

作者

  • 4篇孙士静
  • 1篇吴立群
  • 1篇李金坡
  • 1篇马伯海
  • 1篇王海荣
  • 1篇吴立群

传媒

  • 2篇天津中医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心血管康...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1994年
变异型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P<0.05。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的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平滑肌的多肽物质,ET参与了心肌缺血、高血压、休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子首先使内皮细胞损伤,继而活化的血小板粘附于损伤处并释放出生长因子,这种生长因子可能包括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的缩血管肽,而内皮素也可能是一种生长因子[1],是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因子。冠心病时由于血管内皮损伤,产生过量的ET,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增殖,因此内源性ET可能作为增殖因子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之一[2]。本文结果与上述报告相符。本文观察到变异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T水平差异显著(P<0.05)。ET虽有强烈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和心肌损害作用,但在机体内,与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前列环素(PGI2)保持平衡,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3]。由于这种平衡的异常,ET含量增高,可能成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原因。急性心肌梗塞(AMI)时ET水平明显升高,本组17例AMI与冠心病心绞痛组比?
吴立群肖玉艳刘志武马伯海鄢利孙士静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素放射免疫分析
身痛逐瘀汤治疗丘脑痛临床观察被引量:3
1998年
孙士静李金坡戴晓玉
关键词:丘脑痛脑血管疾病中医药疗法身痛逐瘀汤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抽搐1例被引量:1
1996年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抽搐1例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300193)王海荣,孙士静面肌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多发一侧面部,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单用针刺治疗有时疗效不显。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王海荣孙士静
关键词:面肌抽搐针刺疗法穴位注射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1995年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多肽物质,南21个氨基酸组成,与多种疾病有关。ET是目前所知对冠状动脉收缩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并抑制心功能,参与血管张力调节。我们在临床中观察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时及一周后血浆ET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22例比较,提示了ET的变化与AMI的病情与病程相关,现总结如下:
吴立群孙士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内皮素ET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