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千里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社区参与
  • 1篇调查问卷
  • 1篇遗产
  • 1篇移民
  • 1篇移民群体
  • 1篇史前
  • 1篇史前史
  • 1篇史诗
  • 1篇同一化
  • 1篇主义
  • 1篇问卷
  • 1篇民俗
  • 1篇民俗学
  • 1篇民族
  • 1篇民族主义
  • 1篇凯尔特
  • 1篇口传
  • 1篇口传文化

机构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篇马千里
  • 1篇孟令法
  • 1篇巴莫曲布嫫

传媒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反思被引量:15
2017年
遗产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化主要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遗产化会带来遗产及其生产与地方性(或所处社会)之间关系的扭曲。经受着去地域化的遗产,即使与其地理空间上的源起地保持着联系,也还是能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再生产。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一定会以牺牲某些成分为代价:特别是对于其持有者和施行者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他们自身都发生了改变。以上两个维度一个是外部视角,一个是内部视角。这两种维度将全球和地方这两种层级结合起来,使两种层级互相定义对方,并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本真的幻想"。这种"幻想"成为遗产化进程的事实基础。
艾哈迈德·斯昆惕马千里巴莫曲布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凯尔特学会钩沉(1804-1813)
2017年
作为法国历史上首个系统地对本国民俗资料进行征集、调查和研究的组织,凯尔特学会(Académie celtique)是18世纪中叶以来法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产物。学会通过对当时法国存留的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古代碑刻与建筑以及口头传统进行调查与研究,力图在学术上证明法兰西民族民间文化源起于古代凯尔特文明,以重新建构凯尔特文明的形象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认同,因而得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官方的支持。尽管学会对于法国民间文化的"凯尔特起源"存在过度阐释的现象,但其首创的民俗调查问卷却以其较高的学术性民俗分类方法对半个多世纪后的法国民俗学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马千里
关键词:民族主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的社区参与问题被引量:7
2017年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明确规定为一项基本保护措施。在清单编制模式上,无论是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主导,还是以社区或非政府组织为主导,都需要有社区的参与。以社区为主导的清单编制模式有利于社区保护自身的文化实践权益,有利于清单编制的成果更有效地为社区成员共享。涵盖原住民与移民社区的清单编制模式扩大了社区参与的范围,同时为改善民生、促进族群间和谐共处、改善政府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契机。
马千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参与移民群体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漳浦剪纸传承被引量:1
2017年
漳浦剪纸是南派剪纸的重要代表之一,内部有不同流派,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生产性保护方式使漳浦剪纸的生存和传承条件有所改观,但市场化又给它带来风格同一化和民俗文化内涵流失等问题。从漳浦剪纸传承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考察,促进青少年特别是农村和乡镇留守儿童为主的社区参与,紧密联系民间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加强此类"非遗"的存续力,实现传承成果更好地为民众所享的有效途径。
马千里
关键词:社区参与
史诗与认同:以非洲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在口传文化中,史诗这一文类因其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构成神话史诗和历史史诗两种主要类型,进而与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多头政体和帝国)相联接。从中非到西非,每个类型都可列举两个实例来呈现:一类是芳人的姆凡特史诗(加蓬)和尼扬加人的史诗(扎伊尔);另一类是马林凯人的史诗《松迪亚塔》(马里)和马西纳人的颇尔史诗(马里)。本文的比较分析将以下三个视点纳入考量:一是社会政治语境或历史语境,二是歌手即格里奥的地位和角色,三是文本的内涵。
克里斯蒂安娜.塞杜马千里
关键词:史诗口传文化
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成都2015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综述
2015年
2015年9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中国·成都2015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波兰、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文化官员和学者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对"现代化"、"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遗产教育"和"传承人培养"等概念或实践展开讨论,达成了非遗的传承与再创造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现代教育应用于非遗传承具有必要性等一系列共识,并由此形成"对非遗概念的再界定"、"对‘公约’的再思考"和"对保护的跨界交流"等三大值得非遗保护者、研究者和传承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的亮点。
马千里孟令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