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军

作品数:44 被引量:3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核桃
  • 9篇苹果
  • 7篇果实
  • 6篇地形
  • 4篇地形起伏度
  • 4篇叶片
  • 4篇起伏度
  • 4篇酚类
  • 4篇酚类物
  • 4篇酚类物质
  • 3篇芽变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度
  • 3篇数字高程
  • 3篇数字高程模型
  • 3篇净光合
  • 3篇净光合速率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机构

  • 35篇山西农业大学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44篇张小军
  • 15篇刘群龙
  • 12篇高燕
  • 11篇陈学兄
  • 9篇郝燕燕
  • 7篇张鹏飞
  • 7篇牛铁泉
  • 6篇温鹏飞
  • 5篇常庆瑞
  • 4篇毕如田
  • 4篇王艳芳
  • 3篇赵政阳
  • 3篇段国锋
  • 3篇刘正春
  • 2篇吴中营
  • 2篇王立新
  • 2篇史星雲
  • 2篇徐凌飞
  • 2篇巩磊
  • 2篇董燕梅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果树资源学报
  • 3篇北方园艺
  • 3篇果树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粮食与油脂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蚀条件下生物结皮对坡面土壤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探讨侵蚀条件下生物结皮对坡面土壤碳氮的影响,通过野外小区对比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有、无生物结皮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对坡面土壤碳氮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同一坡位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0~20 cm剖面上均明显表现为生物结皮大于无结皮。总体来看,生物结皮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与无结皮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平均储量分别增加了44.7%、18.2%、39.2%和4.33%。生物结皮能显著增加0~2和2~5 cm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这除了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保蓄效应外,还可能与生物结皮向土壤释放硝态氮有关。由于铵态氮流失特征不同于硝态氮,加之生物结皮可能会利用或释放铵态氮,使生物结皮对其影响表现出无明显规律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综上所述,侵蚀环境下生物结皮发挥着重要的固土蓄肥功能,这对研究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孟杰卜崇峰李莉张兴昌孙占锋张小军
关键词: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土壤侵蚀坡位
陕西省1998~2008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以1998-04~2008-07的372景逐旬SPOT4VEGETATION数据(S10)为主要数据源,利用MVC法、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1998~2007年陕西省年最大化NDVI的变化趋势,并对年最大化NDVI和月最大化NDVI的年际变化规律和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间,年最大化NDVI整体呈变好的趋势,但是月最大化NDVI的年际变化趋势在不同月份存在很大的差异;年最大化NDVI和月最大化NDVI在每相邻2a间的变化均存在很大差异,植被退化与改善波动出现;1998~2008年陕西各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很明显的,一般8、9月份植被覆盖度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陕北北部地区(榆林市的东南部和延安市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宝鸡市中南部、西安市、商洛和安康部分地区植被改善也较明显。
陈学兄张小军陈永贵常庆瑞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度
高纺锤树形下2个中间砧富士苹果生长与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明确SH1和Y-1矮化中间砧对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生产上矮化砧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分别嫁接在SH1和Y-1中间砧上的长富2号苹果树为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中间砧对富士幼树生长、枝类组成和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H1、Y-1中间砧富士周年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Y-1春秋梢生长和新梢长度均显著低于SH1,短枝比率显著高于SH1,果实着色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有显著提高。SH1、Y-1中间砧富士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和年动态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生长前期SH1组合叶片Pn高于Y-1,生长后期Y-1组合叶片Pn显著高于SH1;光响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生长前期Y-1的光饱和点(LSP)低于SH1、光补偿点(LCP)高于SH1,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极显著高于SH1,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极显著低于SH1,生长后期Y-1的LSP、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SH1,Y-1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生长前期显著低于SH1,生长后期极显著高于SH1;不同中间砧木对嫁接品种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Y-1中间砧富士树体矮化早花特性和易成型性均优于SH1,在生长前期Y-1中间砧富士叶片成熟滞后于SH1,叶片光合效能较低,而生长后期Y-1中间砧富士叶片光合色素积累、Fv/Fm等指标高于或显著高于SH1;总体Y-1中间砧富士叶片光合效能显著高于SH1,并能有效控制秋梢生长,有利于后期营养积累和花芽的形成。
王骞蔡华成王淑婷张小军高敬东杜学梅李春燕郝燕燕杨廷桢
关键词:苹果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
六月酥梨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以六月酥和早酥梨幼叶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基因组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反应、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通过对EcoRI+NNN/Mse I+NNN的64对引物组合的筛选...
张小军徐凌飞吴中营
关键词:芽变AFLP
文献传递
中阳县主栽核桃品种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以吕梁市中阳县18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其种仁中K,Ca和Mg等7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矿质元素含量范围K为0.698 9%~0.934 6%,Ca为0.046 9%~0.155 6%,Mg为0.057 0%~0.088 5%,Fe为0.751 7~23.784 0 mg/kg,Mn为14.285 0~35.525 0 mg/kg,Cu为9.3117~19.890 3 mg/kg,Zn为81.410 0~155.146 7 mg/kg;晋龙1号、辽核3号和晋龙2号的K含量较高,分别较对照清香核桃品种显著提高了24.10%,23.29%和17.62%;辽核4号、鲁光和西林2号的Ca含量相对较高,分别是对照清香核桃品种的3.32倍、3.00倍和2.57倍;礼品2号、晋龙1号、鲁光、地方品种、香玲和辽核1号的Fe含量较高,分别较对照清香核桃品种提高了23.72%,18.75%,16.94%,15.52%,14.06%和12.75%;中林5号、鲁光、绿岭、晋龙2号和新新2号的Mn含量较高,分别较对照清香核桃品种提高了43.54%,43.43%,42.35%,35.77%和19.01%;薄壳香和鲁光的Cu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较对照清香核桃品种显著提高了102.87%,76.73%。Ca,Mn,Fe,Cu和Zn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依次为30.06%,29.43%,29.34%,18.21%和12.93%,Mg和K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各品种矿质元素含量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晋龙1号、鲁光和辽核3号等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较高,可作为富含矿质元素的首选品种,在中阳县推广种植。
丁欣欣张清元张小军李秋煜孙娟刘群龙
关键词:核桃矿质元素模糊综合评判
早实核桃‘农核1号’的光合特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早实核桃新品种‘农核1号’的光合特性,为该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早实核桃‘农核1号’为试材,采用Li 6400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_s)及主要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农核1号’叶片P_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00,峰值达15.67 μmol/(m^2·s)。11:00—19:00,P_n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P_n及其他光合参数在不同时段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_n与T_r在13:00—19:00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G_s在各时段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C_i在7:00—9:00呈极显著负相关,在9:00—13:00呈不显著正相关,在13:00—19:00呈不显著负相关。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农核1号’叶片的LCP较低且LSP较高,分别为53.84和752.16 μmol/(m^2·s),说明‘农核1号’对弱光照较为敏感,适应性强。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00—9:00主要环境因子PAR对‘农核1号’叶片P_n的影响大于G_s,两者均表现正效应;9:00—13:00各指标按照对叶片P_n的影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_i、WUE、G_s,C_i表现负效应,G_s和WUE表现正效应;13:00—16:00主要光合参数G_s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C_i,G_s表现正效应,C_i表现负效应;16:00—19:00主要光合参数WUE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T_r,两者均表现正效应。【结论】在生产上引种和栽培‘农核1号’时,应注意扩大株行距,保持通风透光,从而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
丁欣欣李秋煜张小军杨笑段国锋刘群龙
关键词:核桃净光合速率
苹果栽培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通过构建苹果栽培品种的SSR标记指纹图谱数据库,以实现对苹果品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方法】以国内外40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均匀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的144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结果表明,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35对多态性较高、谱带清晰的引物,35对引物共检测到31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等位基因数3~15个,平均8.9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为0.455 3~0.834 6,平均为0.692 0;各个位点的杂合度在0.475 0~1.000 0,平均为0.794 3;标记系数(MI)平均为6.208 0,其中CH04c10引物对苹果基因组DNA变异检测最有效,其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和标记指数均最高,分别为0.834 6和12.519 0。以CH03d07、NZ02b1和CH05c04这3对引物进行组合鉴定,即可将40个苹果品种完全区分开。与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能更准确读出目标片段的大小,检测效果更为理想,更适合于DNA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结论】将2种检测方法结合构建苹果品种DNA指纹图谱,结果更准确、更可靠。
王立新张小军史星雲高华赵政阳
关键词:苹果SSR标记荧光标记指纹图谱
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分析——以榆次区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为探讨快速城镇化地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本研究以2000年、2008年和2016年3期影像和ASTERGDEM为数据源,分析2000—201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选用坡向、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对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榆次区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30m、坡度变率<2°、阳坡和半阳坡及地形位为1~3级的地区。土地利用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中耕地所占面积最大,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平均比例为46.91%。2000—2008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3.07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7.33 km^2;2008—2016年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21.00 km^2,而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70.61 km^2和37.36 km^2。2)在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上,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主要分布于低梯度带,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布于中高梯度带;建设用地和耕地在平地、阳坡和半阳坡呈分布优势,林地在阴坡和半阴坡具有分布优势,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为阳坡和半阳坡;2000—2016年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向地形起伏度>30 m、坡度变率为2°~15°、地形位为4~11级的区域扩张。榆次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差异明显,地形因素、人类活动、政策因素、交通和区位为其主导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陈学兄张小军张小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葡萄果实MYBA1与UFGT、DFR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MYBA1转录因子在花色苷生物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VvMYBA1、VvUFGT、VvDFR的表达和花色苷的积累模式以及VvMYBA1与VvUFGT、VvDFR作用机制的分析,阐明花色苷合成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VvMYBA1、VvUFGT、VvDFR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葡萄中花色苷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用SAS8.0软件分析VvMYBA1、VvUFGT、VvDFR不同时期表达量及花色苷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酵母杂交系统检测VvMYBA1转录激活活性及其与VvUFGT、VvDFR间的作用。【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vMYBA1、VvUFGT、VvDFR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期(花后60—80 d)达到最大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积累量表现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转色期(花后80d)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vMYBA1表达量与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苷积累量与VvMYBA1、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酵母杂交系统检测表明,VvMYBA1具有转录激活功能,能够特异结合VvUFGT、VvDFR启动子,与VvUFGT、VvDFR编码的蛋白不具有相互作用。【结论】花色苷含量与VvMYBA1、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VvMYBA1具有转录激活功能且能特异性结合VvUFGT、VvDFR的启动子,表明VvMYBA1通过激活VvUFGT、VvDFR的启动子来调节其表达,从而调控花色苷的合成积累。
牛铁泉董燕梅刘海霞张小军高燕高燕梁长梅张鹏飞
关键词:葡萄
梨极早熟突变体的AFLP分析
梨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选育极早熟优良品种已成为当前梨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梨极早熟芽变品种六月酥是一种新的梨种质资源,对早熟梨的育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六月酥及其对照早酥梨为材料,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梨极早熟...
张小军
关键词:分子标记AFLP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