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伟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指标
  • 1篇预后价值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术前
  • 1篇切除
  • 1篇热消融
  • 1篇热消融治疗
  • 1篇微波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夏勇
  • 3篇沈锋
  • 3篇李俊
  • 3篇刘建伟
  • 1篇闫振林
  • 1篇吴孟超
  • 1篇刘春颖

传媒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升高的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肝内胆管癌较差的预后有关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炎症指标与肝内胆管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0肝切除治疗的38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最小P值法确定炎症指标截断值,将每个炎症指标分为高低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和复发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NL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2.30是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多发肿瘤比例高、淋巴转移和血管侵犯比例大。结论 NLR≥2.30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术后总体生存率较差,肿瘤复发率更高。
刘建伟刘春颖夏勇闫振林李俊沈锋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炎症指标肝切除预后
术前无症状性白细胞增高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术前无症状性白细胞增高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0肝切除治疗的380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的联系。结果术前无症状性白细胞增高是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增高,以及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结论术前无症状性白细胞增多的肝癌患者总体预后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
武烨晔刘建伟李俊夏勇吴孟超沈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
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FP≥400μg/L组和AFP<400μg/L组病人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6.9%、49.8%和96.2%、90.0%、74.7%(P=0.001),1、3、5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3%、61.2%、75.2%和17.6%、38.9%、59.0%(P=0.003)。COX多因素分析中,AFP≥400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组和微波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79.5%、65.8%和94.8%、82.4%、69.4%(P=0.211)。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4.1%、50.6%、61.1%和21.4%、40.1%、59.7%(P=0.424)。结论 AFP≥400μg与肝癌预后的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肝癌病人术后预后的指标。早期肝癌射频和微波消融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王昔明刘建伟雷正清李俊夏勇沈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波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