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莉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弹性成像
  • 3篇实时组织弹性...
  • 3篇肝硬化
  • 3篇成像
  • 2篇弹性成像技术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纤维化
  • 2篇肝炎
  • 2篇超声
  • 2篇成像技术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纤...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应莉
  • 3篇胡元平
  • 3篇许世豪
  • 2篇林舒婷
  • 1篇李佳
  • 1篇林拓
  • 1篇李佳

传媒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肝纤维化指数(LF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62例,各研究对象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并计算LF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LFI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LFI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最大流速、脾脏厚度、脾脏长径、脾脏指数、脾门指数、脾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与LFI显著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是LFI诊断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结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可能会对LFI判断肝纤维化产生影响,应参考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尤其是超声参数综合考虑,不能单纯根据LFI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许世豪林舒婷应莉李佳胡元平
关键词:肝硬化弹性成像技术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中的LF-指数(LFI)对肝纤维化的分级没有高度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提高LFI临床诊断价值,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整合了LFI、生物化学指标以及超声参数的模型来准确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应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文献传递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无创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超声实时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中的肝纤维化指数(LF指数)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6例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检查及肝组织活检。所有患者根据是否为重度肝纤维化,以及是否为肝硬化分别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由此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多因素分析确认脾门指数(OR=13.956,P=0.002)、LF指数(OR=6.283,P=0.023)为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γ-谷氨酸转肽酶(OR=1.012,P=0.049)、脾门指数(OR=5.676,P=0.002)、LF指数(OR=14.102,P=0.001)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新建了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预测模型:LFI-SPI评分(LSP评分)与LFI-SPI-GGT评分(LSPG评分)。(2)LSP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7,相对于现有的纤维化预测模型:LF指数(AUROC=0.76,P=0.0109),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分(AUROC=0.64,P=0.0031),FIB-4评分(AUROC=0.67,P=0.0044)及Fibro Scan(AUROC=0.68,P=0.0021),LSP评分诊断准确度最高。(3)LSPG评分预测肝硬化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93,除Fibro Scan(AUROC=0.85,P=0.134)外,LF指数(AUROC=0.81,P=0.0113)、APRI评分(AUROC=0.67,P<0.0001)、FIB-4评分(AUROC=0.72,P=0.0005)的诊断准确性均低于LSPG评分。结论预测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新模型,LSP评分主要用于筛查重度肝纤维化,而LSPG评分主要用于排除肝硬化。
许世豪应莉厉乔林舒婷李佳胡元平
关键词:肝硬化弹性成像技术
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连续灌注(连续灌注组,85例)和单纯引流(单纯引流组,85例)2种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探讨连续灌注组介入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及计算系数,并由此构建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拔管时间为(21.1±12.4)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9.1±14.9)d(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2±6.6)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7.8±8.0)d(P<0.05)。连续灌注组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合并胆道结石、血浆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P<0.05)。LASSO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术后拔管时间=0.06×白细胞-0.72×血浆白蛋白+1.99×多房+6.86×胆道结石+0.94×BMI;术后住院时间=0.21×甘油三酯+1.79×感染性休克。结论:对于DBLA,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引流术;超声图像特征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患者合并胆道结石、低蛋白血症或高BMI均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将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许世豪应莉厉乔林拓胡元平
关键词:超声介入糖尿病肝脓肿连续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