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光 作品数:14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社会学 更多>>
shRNA沉默LASP-1对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LASP-1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sh RNA沉默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9中LASP-1基因,研究LASP-1对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LASP-1 sh RNA质粒及阴性对照组质粒LASP-1 sh NC,通过脂质体转染SCC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LASP-1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ASP-1蛋白的表达;运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LASP-1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高表达;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相应质粒48 h后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表明质粒转染成功;实验组SCC9细胞LASP-1 m RNA和LAS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培养48 h和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了(51.23±1.47)%和(50.07±2.1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ASP-1基因被沉默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比对照组降低约43%。结论 LASP-1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LASP-1基因表达可抑制SCC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于丽娜 张文轩 于洋 秦文光 郭雪琪关键词:SHRNA 舌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迁移 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两个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评成绩及优秀率较高(P<0.01)。结论: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的效果。 秦文光 张佳明 聂敏 余挺 谢兰竹 李江 申玉芹关键词:以疾病为中心 教学模式 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课程思政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 分析新的医学背景下,在牙周病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初步探讨如何构建牙周病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及牙周病学专业教学思政环节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的牙周病学教学目标。 陈楠楠 朱冠雄 秦文光 姜珊 姜珊关键词: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之见解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模式,优化见习方式方法,促进牙周病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牙周病学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5级至2017级共18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牙周病学早期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见解。结果:本次调查共下发183份问卷,收回183,填写完整的有效问卷数156份,有效率85.2%;72%的同学每学期参与早期临床见习的时间为一周;71.8%的同学见习中参与了带教老师的临床诊疗,但仅有6.4%的同学参与了基本的牙周专科检查(如牙周探诊);98.7%的同学认为早期牙周见习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牙周疾病接诊思维,强化牙周病学理论知识。结论:早期临床见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利于熟悉临床诊疗过程,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夯实基础,促进牙周病学实践教学,同时,增强医学生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思辩能力。 秦文光 邱思洁 余挺 于淼 谢兰竹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骨桥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Klf4、Col1和Runx2 mRNA的表达,利用试剂盒检测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干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干细胞按照1克隆:1细胞比例共培养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两者共培养后,干细胞CD44、CD166和骨桥蛋白均呈阳性表达,C-myc、Klf4、Runx2和Col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仍较强。结论 :伴放线放线杆菌在体外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增强干细胞干性,但却不影响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 于丽娜 张文轩 于洋 秦文光 罗刚关键词:伴放线放线杆菌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干性 成骨分化 发表后正面评议对口腔医学论文的引用影响力的作用 2020年 目的:探索发表后专家推荐对口腔医学论文的引用影响力的作用。方法:利用PubMed和Scopus数据库,筛选出口腔医学期刊中被F1000Prime专家库推荐的论文(简称FPR论文)。每篇论文配以一组未推荐论文子集作对照。获取推荐专家、质量打分、文章标签、被引次数等数据。结果:FPR论文占所有口腔医学论文的0.025%(75/304,281),大部分(42/75)论文来自口腔颌面外科学期刊。与61篇FPR论文匹配的对照子集共包含5,678篇论文,前者的被引次数比对照子集被引次数的中位数高28.57%[18(10,34)vs.14(7,21),P<0.001]。带“有趣猜想”标签的FPR论文比不带者的质量打分更高(P=0.006)。结论:专家推荐和质量打分利于提高口腔医学论文的被引优势和影响力。专家赋予的文章标签可视为评价论文影响力或质量的补充性指标。 余皖鑫 张翠翠 梁兆佳 余挺 秦文光关键词:计量学 同行评议 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牙槽骨高度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关联性 2024年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资料,筛选出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的患者103例,通过CBCT三维重建,并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增厚(>2 mm)作为分组标准,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以同一患者自身两侧指标的差值为统计值,分析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是否对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存在影响。结果最终纳入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56例,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47例。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差值存在差异,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大于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两组间的牙槽骨宽度、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可能与缺牙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存在关联。 秦文光 张佳明 余挺 王永兰 申玉芹关键词:牙周炎 牙槽骨 锥形束CT 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Blackbord平台与MOOC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1级33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2012级33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Blackbord平台下MOOC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与学效果。结果:2012级实验组综合成绩优秀率为44.5%,大于2011级对照组的优秀率(9.1%);2012级、2011级综合成绩不及格率分别为0%、3.1%。结论: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临床思辩能力,较传统教学效果好。 秦文光 余挺 陈伦秋 于淼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SPOC在口腔医学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目的: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口腔颌面外科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升。方法:1确定项目组成员:成立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改革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由专业教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项目组成员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教师、... 张晓蓉 胡涌昕 秦文光 周凤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口腔颌面外科 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之见解 目的:分析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模式,优化见习方式方法,促进牙周病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牙周病学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5 级至2017 级共183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 秦文光 邱思洁 余挺 于淼 谢兰竹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