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 作品数:2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基于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在结肠腺癌(COAD)中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COAD患者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TIMER 2.0数据库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借助HPA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检测了15例健康人和47例COAD患者结肠组织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TNF、IL-4、IL-6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蛋白表达数据分析COAD患者结肠组织IL-33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HPA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应条件下的所有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TNF、IL-4、IL-6和TGF-β1)的差异表达,确定了四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IL-33表达与TNF相关性,具体结果显示:HPA024426、CAB078469、CAB078477、CAB023406和CAB000361抗体,分别检测COAD结肠组织IL-33、TNF、IL-4、IL-6和TGF-β1阳性细胞的表达,COAD癌变结肠组织IL-33和TNF的表达升高,而IL-4和IL-6的表达降低,且IL-33与TN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IMER 2.0数据库进一步证实了COAD患者IL-33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结肠组织IL-33调控COAD炎症促进其发生、发展,特异性靶向IL-33可能是COAD免疫治疗的有效新策略。
- 段芷颖陈火英雷可陈小红史悦娇夏承明孙燕
- 关键词:结肠腺癌炎症细胞因子结肠组织
- 人脑库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总结了中国人脑库中心建立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我国人脑库建设和发展的标准化方案,讨论了如何使用人脑组织进行人脑研究工作和探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出了人脑库成功运作必须考虑的伦理问题、组织质量和脑库安全性,以及使用者要求、人脑捐献计划、公共关系和资金来源等问题.此外,对国外建立人脑库的进展也进行了概述.
- 孙燕周亦武戴甲培
- 关键词:人脑组织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原位关系研究
- 2003年
-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1β(IL 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 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 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Hp阳性组中TNF α ,IL 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 (P <0 0 5) ;Hp阳性组中TNF α和IL 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产生增加 ,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
- 孙燕刘南植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胞因子分泌原位
- 单抗市场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2006年
-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运用细胞杂交技术,将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由此创建了第一个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工具。Kohler和Milstein由于发明了单抗技术而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奖。
- 孙燕孟胜利
- 关键词:单抗杂交技术杂交瘤细胞株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无痛诊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诊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2月于我院无痛宫腔镜诊疗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1组:阿芬太尼10μg/kg+瑞马唑仑0.15 mg/kg静注,R2组:阿芬太尼10μg/kg+瑞马唑仑0.2 mg/kg静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宫腔镜诊疗,如单次剂量达不到镇静要求,视情况追加瑞马唑仑2.5 mg/次。记录麻醉诱导前、给药后3 min和扩张宫颈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R1组相比,R2组诱导时间缩短,扩张宫颈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较小(P<0.05),术中体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中不良反应、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联合瑞马唑仑0.2 mg/kg使用对宫腔镜诊疗患者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轻微,可为宫腔镜无痛诊疗提供较为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 朱宏宇吴志林刘焕孙燕陈向东
- 关键词:阿芬太尼宫腔镜检查
- 登革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理想的登革热疫苗应该是副作用小,可以诱导持久的抵抗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并且价格合适。登革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介导受体连接作用并可诱导特异性中和抗体。此文主要介绍利用E蛋白结构域Ⅲ来开发登革热疫苗的研究进展。
- 孟胜利孙燕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病毒包膜蛋白质类登革热疫苗
- 新型人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虽然狂犬病可通过接种狂犬病疫苗来预防,但全球每年仍有超过55000人因狂犬病死亡。采用现行狂犬病疫苗的多剂接种方案,暴露前疫苗接种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不具有成本效益,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狂犬病疫苗。理想的狂犬病疫苗应与现行的多剂疫苗同样安全,而且单剂接种后就能达到保护性免疫。此综述讨论了处于临床前试验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型狂犬病疫苗,及其替代现有狂犬病疫苗的潜力。
- 孙燕孟胜利(审校)
-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暴露后预防
- 用于“治疗性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办法
- 2011年
- 利用培育的干细胞(SC)来实现组织再生和器官修复对于许多重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疾病、老年性痴呆(AD)、帕金森病(PD)、神经损伤等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使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SCNT)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和提取干细胞,即所谓的"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技术,是目前进行干细胞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仍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在此主要就用于"治疗性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着重探讨了在该研究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特别是在获得人成熟卵细胞方面,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 戴甲培宋文强肖爱武罗艺孙燕
- 关键词: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治疗性克隆
- 缺糖缺氧导致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起病变
- 姜新帅孙燕肖芳艳戴甲培
- 以HMGB1为靶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能够缓解EAE
-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一种以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 孙燕陈火英龚非力郑芳
- 关键词:HMGB1胶质细胞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