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引量:5
- 2022年
- 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具有不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及眼震的BPPV,不能依据现有的BPPV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不典型BPPV并不罕见,其诊断较为复杂,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就不典型BPPV的机制、诊断及手法复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徐雯琰赵博姜辉黄丽贤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试验组(n=37)。对照组采用单纯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餐后口服,12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早晚各服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血流动力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指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分别为(10.57±2.31)、(14.62±3.5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1±2.63)、(25.14±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0.83±0.15)mPa·s、(0.24±0.06)%、(41.24±4.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23)mPa·s、(0.36±0.07)%、(47.51±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A、R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LVA、RVA、BA水平分别为(31.24±4.28)、(28.79±4.01)、(40.52±4.73)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5±4.67)、(22.71±4.58)、(29.42±5.0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同时还�
- 李庆彬刘言祥赵博张根明
- 关键词: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耳石症复位手法
- 药师科普宣教进社区活动及效果评价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普及安全用药常识,了解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为药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与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一起参与"惠民安全用药进社区"的宣讲活动,分别在宣教前(A卷)、宣教后(B卷)对居民的用药习惯等进行调研,评估宣教前、后居民对合理用药认识的效果。结果:经过历时2年,对28家社区及村镇居民进行宣教,惠及1 502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1 492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750份(1 375人);96.9%的居民认为培训后有收获,98.4%的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大讲堂的传播方式。宣教后居民对药物知识知晓的正确率较宣教前提高了36.8%,由宣教前的46.2%上升到83.0%(P<0.01)。结论:社区居民在合理用药上有了一定认识,但仍存在不足,药学科普宣教需向基层倾斜。科普宣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减少了不良用药习惯,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 范秀荣李海燕李振全刘颖荣晨吕志辉赵博
- 关键词:药师科普宣教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平台)逐一查询葛根汤所包含的七味中药各自所含主要化学成分、靶点信息,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并应用网络图像化软件CytoScape 3.7.2对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相关网络构建;以急性脑梗死为关键搜索词在Gencards数据库得到相应靶点信息并进行筛选;应用CytoScape 3.7.2中Bisogenet插件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将网络提取的关键靶点提交至STRING 11.0数据库,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将上述获取的所有药物靶点与所有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其中包括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功能GO分析等,同时采用平台分析最终获得葛根汤有效成分-急性脑梗死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地黄黄酮、山柰酚、柚苷配基、β-胡萝卜素、谷固醇、谷甾醇、芒柄花黄素等,核心靶点为ESR1、AR、NOS2、PPARG、PTGS1、F10、SCN5A、DPP4、ADRB2等。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缺氧诱导因子-1、P53、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炎症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为葛根汤在临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 黄丽贤姜辉高铭媛吴兢李群先赵博
- 关键词:葛根汤急性脑梗死中药药理学山柰酚缺氧诱导因子1核因子-ΚB
- 十六个半综合征合并垂直方向凝视性眼震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本文旨在进一步认识十六个半综合征中前庭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以及脑桥病变所导致不同眼震形式,以便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结合病例报告中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十六个半综合征的眼动特征及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以定位脑桥病变部位。结果本患者第Ⅷ颅神经(前庭蜗神经)单纯累及左侧前庭,临床可见左旋上跳自发眼震和左侧球囊通路功能减低。脑桥部位病变可见垂直方向凝视性眼震。结论十六个半综合征中前庭蜗神经受累,可单纯累及前庭部分,而无听力受损表现。脑桥部位病变除可致十六个半综合征,也可同时导致垂直方向凝视性眼震。
- 李群先徐雯琰黄丽贤赵博
- 关键词:前庭脑桥
- 浅谈中药的合理使用
- 目的:探讨中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从医生开具中药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中药调剂人员从事中药调剂时应注意的问题,患者服药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时医生和调剂人员必须熟练掌...
- 刘颖范秀荣赵博吕志辉
- 关键词:中医中药用药安全
- 文献传递
- 姜黄素调节BDNF/TrkB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受体(TrkB)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BM)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只大鼠作为非感染组(NF组),其它大鼠通过额蛛网膜下腔注射肺炎链球菌ATCC49619菌悬液构建BM大鼠模型,将构建成功的BM模型随机平分为BM组、L-Cur组(1.25 mg/kg)、M-Cur组(2.5mg/kg)、H-Cur组(5 mg/kg)、H-Cur+K252a组(5 mg/kg Cur+2.5μg/kg K252a),每组15只大鼠,每天一次,连续注射3周。对大鼠称量体重并进行临床评分,HE染色以及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TUNEL染色评估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脊髓钙离子接头蛋白-1(IBA-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凋亡蛋白以及BDNF/Trk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NF组脑组织结构正常,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大面积蓝色尼氏体。BM组蛛网膜下腔出现大量炎性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胞体增大,突起收缩,形态不规则;尼氏体数目、体重、Bcl-2、BDNF、p-TrkB/TrkB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临床评分、IBA-1、GFAP相对荧光强度值、趋化因子配体-2(CCL-2)、趋化因子配体-3(CC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相对表达量、神经细胞凋亡率、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ur处理后各组脑组织炎性渗出液和细胞浸润现象减轻,尼氏体数目、体重、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DNF、p-TrkB/Trk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临床评分、IBA-1、GFAP相对荧光强度值、CCL-2、CCL-3、TNF-α、IL-6的相对表达量、神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Cur添加剂量越高,变化越显著;H-Cur+K252a组与BM组效果相似,K252a逆转了Cur对BM大鼠神经元凋亡及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Cur可能通过�
- 李庆彬岳振东赵博刘言祥张根明
- 关键词:姜黄素细菌性脑膜炎神经元凋亡
- 功能训练联合舌针治疗多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研究被引量:34
- 2018年
- 目的:客观评价舌七针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以治疗第14天为疗效评价时点,对治疗组(针刺加吞咽功能训练)30例与对照组(单纯吞咽功能训练)30例,进行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统一疾病严重程度判定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客观评价舌七针的疗效与实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6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较之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0、4、6分水平阶段的患者的吞咽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结论:舌七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庆彬黄丽贤王亮孙立满齐宝云牛耸吴兢刘言祥赵博裴雪梅田素斋
- 关键词:吞咽障碍中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