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桐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现代冶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医药卫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镀
  • 8篇镀层
  • 8篇脉冲电镀
  • 7篇合金
  • 6篇耐蚀
  • 6篇耐蚀性
  • 6篇金镀层
  • 6篇合金镀
  • 6篇合金镀层
  • 4篇NI-CR-...
  • 3篇Z
  • 3篇N-
  • 2篇镀液
  • 2篇镀液温度
  • 2篇钼合金
  • 2篇
  • 1篇电沉积
  • 1篇电镀镍
  • 1篇电镀锌
  • 1篇电流

机构

  • 1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杨海丽
  • 11篇刘海鹏
  • 11篇张志桐
  • 10篇李运刚
  • 9篇王心悦
  • 8篇孟庆波
  • 1篇冯策
  • 1篇唐国章

传媒

  • 2篇电镀与精饰
  • 2篇电镀与涂饰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铸造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表面技术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湿法冶金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镀液组分对Ni-Cr-Mo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脉冲电镀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考察了镀液组分对镀层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粗糙度、孔隙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组分NiSO_4·6H_2O、CrCl_3·6H_2O和Na_3MoO_4·2H_2O的浓度比为3∶2∶1、3∶1∶2和10∶1∶1时,镀层结合力较好,镀层组成差别较小;浓度比为10∶1∶1时,Ni-Cr-Mo镀层沉积速率最大,表面颗粒尺寸最小,粗糙度最低,孔隙率最少,耐蚀性最好。
刘海鹏张志桐孟庆波李运刚杨海丽
关键词:脉冲电镀耐蚀性
pH对脉冲电镀锌–镍–锰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在Q235钢表面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ZnSO_4·7H_2O 43.1 g/L,MnSO_4·H2_O 59.2 g/L,NiSO_4·6H_2O26.3 g/L,Na_3C_6H_5O_7·2H_2O 176.5 g/L,NH_4Cl 30 g/L,H_3BO_3 3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1 g/L,p H 4.5~6.0,温度30°C,平均电流密度30 m A/cm^2,脉冲占空比20%,脉冲周期1 ms,时间20 min。研究了pH对合金镀层元素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 H增大,沉积速率减小;镀层中锰含量升高,锌、镍含量降低;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p H为5.0时,所得Zn–Ni–Mn合金镀层平整致密,Zn、Ni和M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71%、5.03%和9.26%,中性盐雾试验96 h的保护等级为5级。与Zn–Ni合金镀层(Ni质量分数为12.88%)相比,Zn–Ni–Mn合金镀层的腐蚀电位正移了85 mV,腐蚀电流密度低了约2个数量级,耐蚀性更优。
王心悦杨海丽刘海鹏王雁利冯策张志桐李运刚
关键词:脉冲电镀沉积速率表面形貌
占空比对脉冲电镀Ni-Cr-Mn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n合金镀层。采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扫描电镜(SEM)、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考察占空比对镀层成分、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占空比增大,镀层中镍含量增加,铬、锰含量减少;沉积速率减小;在35g/L NaCl溶液中,镀层耐蚀性减弱;占空比为20%时,镀层均匀致密,具有最大的腐蚀电位(-0.301V)、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1.819×10^(-8) A·cm^(-2))和最大的电荷转移电阻(3 763Ω·cm^2),耐蚀性最好。
张志桐刘海鹏孟庆波王心悦李运刚杨海丽
关键词:占空比脉冲电镀耐蚀性
电流密度对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脉冲电镀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Zn-Ni-Mn合金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沉积速率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沉积速率先增大再减小;镀层中锰含量升高,锌、镍含量降低。随电流密度增加,该镀层随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所得Zn-Ni-Mn合金镀层平整致密,耐蚀性最好。Zn-Ni-Mn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比在5.0%NaOH溶液中更好。
王心悦杨海丽张志桐刘海鹏孟庆波李运刚
关键词:脉冲电镀电流密度耐蚀性
柠檬酸铵浓度对脉冲电镀Ni-Cr-Mo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揭示柠檬酸铵浓度对脉冲电镀Ni-Cr-Mo合金镀层元素含量、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扫描电镜、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柠檬酸铵浓度对镀层元素含量、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随柠檬酸铵浓度的增大,镀层镍含量减小,铬、钼含量增大,镀层沉积速率减小,镀层表面颗粒的尺寸减小,镀层在3.5%Na Cl溶液中的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结论柠檬酸铵质量浓度为196 g/L时,镀层具有最大的自腐蚀电位(-0.537 V)、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0.313μA/cm^2)和最大的电荷转移电阻(2075?·cm^2),耐蚀性最好。
刘海鹏张志桐王心悦孟庆波李运刚杨海丽
关键词:脉冲电镀耐蚀性
镀液温度对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Zn-Ni-Mn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温度(25~40℃)对合金镀层成分、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升高,Zn-Ni-Mn合金镀层中锰的质量分数降低,锌和镍的质量分数升高;沉积速率增大;镀液θ为30℃时制备的Zn-Ni-Mn合金镀层晶粒大小均匀,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好。
刘海鹏杨海丽王心悦张志桐李运刚
关键词:镀液温度脉冲电镀
电沉积方式对镍–铬–钼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分别采用直流(DC)、单脉冲(PC)和换向脉冲(PRC)方式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镀液组成为:NiSO_4·6H_2O 131.4 g/L,CrCl_3·6H_2O 13.3 g/L,Na_2MoO_4·2H_2O 12.1 g/L,柠檬酸铵145.9 g/L,尿素60 g/L,抗坏血酸8.8 g/L,H_3BO_3 14 g/L,NH_4Br 1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对比了采用不同方式电沉积所得Ni–Cr–Mo合金镀层的外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沉积速率、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3种方式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的外观均良好。单脉冲和换向脉冲电沉积合金镀层的组成相近,直流电沉积合金镀层的镍、钼含量比它们高,但铬含量较低。换向脉冲电沉积合金镀层的微观表面最均匀、致密,粗糙度最低(0.587μm),耐蚀性最好。
刘海鹏张志桐王心悦孟庆波李运刚杨海丽
关键词:电沉积粗糙度耐蚀性
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电化学还原机理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索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及电结晶机理,采用阴极极化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镀液组分浓度、镀液温度及p H值变化对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影响及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增大主盐浓度、减小络合剂及光亮剂浓度、升高镀液温度、减小p H值均可减小阴极极化,促进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与单一金属相比,合金镀层更易沉积,且无论是单一金属沉积还是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均经历了形核过程。Zn-Ni-Mn合金镀层沉积的形核方式属于扩散控制下的三维连续形核。
王心悦杨海丽张志桐刘海鹏李运刚
关键词:合金镀层阴极极化循环伏安
粉末烧结法制备多孔Ti-6Al-7Nb合金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以Ti粉、Al粉和Nb粉为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多孔Ti-6Al-7Nb合金,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混料时间、压制压力、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孔隙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压制压力〉混料时间。结合骨科植入所需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情况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混料时间4 h,压制压力100 MPa,烧结温度1 100℃,烧结时间2.5 h,采用最优工艺制备的多孔Ti-6Al-7Nb孔隙率为32%,孔径尺寸集中分布于5-12μm范围。
杨海丽刘海鹏唐国章张志桐孟庆波
关键词:粉末烧结正交试验
尿素含量对脉冲电镀Ni-Cr-Mo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Cr-Mo合金镀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扫描电镜、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尿素含量对镀层元素含量、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含量的增大,镀层镍含量先增大后缓慢减小,铬含量先增大后减小、钼含量先减小后增大;镀层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镀层表面颗粒尺寸减小;镀层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尿素含量为60 g·L^(-1)时制备的镀层具有最大的自腐蚀电位(-0.535 V)、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0.123μA·cm^(-2))和最大的电荷转移电阻(2 550Ω·cm^2),耐蚀性最好。
刘海鹏张志桐王心悦孟庆波李运刚杨海丽
关键词:脉冲电镀耐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